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大学调研式教学:

抗疫火线用志愿服务谱写青春篇章

授课教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刘晓亮

2020-09-21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刘晓亮:各位同学,大家好。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点赞青年一代,充分肯定志愿服务等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围绕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一场调研式学习。此前,已经请各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问卷调查,描摹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的群体画像。现在,请各位同学分享一下调研的收获和感受吧。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郑欣怡:疫情来袭,我一开始很惊慌、焦急,但从全国涌向武汉的关爱和支持,很快让我安定下来。当学校团委发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招募令时,我很快报了名,后来还参加了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为他们当起了“小老师”。透过一方小小的电脑屏幕,我们成为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的坚强后盾。

  前段时间,我和团队伙伴在武汉市“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队伍中随机邀请了近4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志愿者表示感受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志愿者的深深牵挂和浓浓关怀,认为肩上的使命和现实的召唤是自己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动力;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危难时刻出份力、搭把手,关爱帮扶病患和民众义不容辞。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武天森:没错,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许许多多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敢地站了出来,不惧风雨,不怕困难,用青春行动和无悔选择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

  刘晓亮: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甘于付出、不计得失,展现出忘我精神,为抗疫斗争贡献青春力量。这让我想起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大学生志愿者并非“生而无畏”,只是“选择勇敢”,用忘我的精神成就“无我之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丁兆颖:是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广泛参与便民服务(57.3%)、宣传引导(50.5%)、秩序维护(40.0%)、心理援助(29.5%)、医疗救护服务(25.7%)、环境治理(15.9%)等多种志愿服务,助力打通疫情防控的“主动脉”,为实现基层防控“微循环”贡献力量。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的表现呢?

  刘晓亮:“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充分彰显了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

  郑欣怡:这次抗疫志愿服务让我们不断成长,伟大抗疫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每个人的思与行。我相信,肩负这么多人的期待和关爱,我们一定会继续加油,成长为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丰捷、张胜、靳晓燕、邓晖、龙军、王斯敏)

扫描分享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