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谱就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诗篇

2019-12-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人民教育家 于漪

  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一名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奋斗了近70年的老教师,我感到很振奋,因为《意见》给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方向明晰,心里就更加亮堂,脚下的路走得就更加坚实。

  人是要有灵魂的,做一名中国的教师,便要有一颗当代中国的教师魂。《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这为当前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牢牢确立了“定盘星”和“教师魂”。我总认为,教育顶顶重要的,是首先必须搞清楚“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心中有了这样的“定盘星”,有了这样的“教师魂”,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教师,在教书育人大业中,就会自觉地恢弘自己的胸襟,树立理想信念,培育道德情操,夯筑扎实学识,奉献仁爱之心,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国家的嘱托,不负每一个青春的生命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就会倾情尽力,孜孜矻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培育英才。

  《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意思是,作为人师,就要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思想行为堪为学生的榜样。《意见》将“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守好讲台主阵地,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而且抓住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牛鼻子。我从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中深刻体会到,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这不只是说说,而是要身体力行,倾注心血地把课上好,把所教学科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充分彰显出来,让学生的德性与智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启迪、润泽和提升,深刻领悟到报效国家和民族、爱己爱人的道理。这就是真善,就是仁爱,就是大爱,是教师最根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师德。我们有理由相信,《意见》的相关条款,必能引导教师坚守教育的神圣,执着追求业务水平的提升,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境界,在教育教学中创造育人的业绩。

  尤其让我这名老教师感到振奋的是,《意见》在“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强化规则意识、完善监督体系的同时,强调“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的正向引导,这一方面守住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一方面着力于树典型,鼓干劲,扬正气,弘扬正能量。我始终认为,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处在社会道德建设的前列。全国1600多万教师,一直默默耕耘在培养学生成长成人的第一线,播撒青春、艰苦备尝、无怨无悔。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在高标准教育要求面前,他们经常背负着不能承受之重,甚至难免还要承受莫名的误解、指责、怪罪。但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把责任推向客观,而是认真学习,努力改进,力争与学生共同成长,志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修炼,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勿庸讳言,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有为数极少的违背师德的人和事,的确令人不齿,但可贵的是,整个教师群体对这类“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不仅不认同,而且深恶痛绝并自觉地引此以为儆戒。因此,我坚定地认为,在社会转型、价值取向多元的当今社会,选择教师职业,选择向青少年学生传承人类精神文明作为自身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志气,一种境界,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师德楷模”“最美教师”等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绽放的师性光辉,无不引领着教师队伍不断追求师德的高境界。这些模范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宝贵资源,具有不可取代的教育力量和示范作用。

  着力提振师道尊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是《意见》的一个很大亮点,无论从教育内部,还是就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也非常具有时代迫切性和现实针对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刻意回避着“师道尊严”,仿佛这是封建意识的余孽,一提“师道尊严”,便会与“学生第一”的观念相对立起来。其实并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道是和天地、国家、父母一起,被人们所敬仰、所尊崇的,因为这一职业,关乎文明的延续,关乎民族的发展。如此看来,“师道”怎么能够没有“尊严”呢!事实上,历史实践一再证明,什么时候“师道”有了“尊严”,什么时候社会就会昌明;相反,一旦“师道尊严”扫地,社会就一定是出了问题,元朝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意见》第五条“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四个条款,不仅是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得力举措,而且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在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校园风气上的具体表现。

  我虽然已是年过九十的耄耋老教师了,但是看到《意见》,就仿佛读到了一首优美的诗篇一样十分激动。我坚定地相信,《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必定发挥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