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地感受农民伯伯耕种艰辛,参观现代化生产实验基地了解大米加工流程,在课堂上学习家乡米食点心的相关文化知识……2019年秋季新学期,上海市松江区农技中心自主培育的“国家金奖”大米走进了区内各中小学的食堂,该区九亭第五小学的学生们不仅吃上了家门口产的优质大米,还开启了一场松江农耕文化的探寻之旅。
近年来,上海围绕“食安”“食欲”“食育”关键环节,系统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让学生的营养午餐吃得放心、吃得开心,还以营养午餐为载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让学校食堂成为育人的生动课堂。
“最严标准”让学校食堂吃得放心
“所有餐具都要清洗4遍,我们会不停地换水,洗好后放到蒸箱消毒30分钟。”记者“全副武装”走进徐汇区实验小学后厨,餐具清洗间的师傅一边放水一边介绍道。
所有不同用途的抹布、容器、工器具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所有的原材料都离地上架。学校委托经营食堂的公司是师生和家委会从区统一招投标确定的9家单位中遴选的,食堂经理说:“每项制度的详细介绍都会贴在墙上,所有工作人员每年要参加60学时的操作培训。”
就餐的地方,一块大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清洗间的实时状况。“上海中小学食堂实行明厨亮灶,后厨各个操作间的实况不仅在学校的大屏幕上能看到,还接入了市里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学校的管理人员、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查看。”学校卫生教师说。
打开管理平台网站,记者看到,进入学校食堂的原材料、调味品都可以在这里追溯来源,连运送食材车辆的车牌号、驾驶员联系方式都一目了然。每天的菜谱、废弃物处理的信息也都可以查询到,如果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培训证即将过期,甚至食品运送车辆发生路线偏移,系统都会自动预警。
“管理平台实现了食品溯源、食品去向的一键快速追溯排查功能,能够即时汇总统计关联数据。”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卫生教育部部长徐新介绍,平台的数据已经成为督促各区教育局履行监管责任与各校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依据。
“营养午餐”不仅安全还要好吃
刘玉龙是松江区食品安全家长巡查员,拿着区教育局颁发的巡查证,这学期他已经两次和其他家长巡查员一起到供应商那里进行检查,结果都比较满意。
“松江区选的配菜公司是现代化大企业,管理很规范,安全方面家长们都比较满意。”刘玉龙说。
为了在保证学生吃得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吃好,各学校食堂想了不少办法改善伙食口味。
天山路一小有1200多名学生,每名学生的饭量、口味都不一样,学校和家委会经过商量决定每天提供两种午餐供学生选择,菜谱都由学生自己确定。
杨浦区二联小学则推出了自助午餐,一顿饭有8种菜式供学生选择,学校还通过健康广播、午会等途径向学生讲解营养知识,教学生合理搭配营养。
南洋模范中学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由学生会专门就用餐问题在全校开展调查,提出改善方案,经过多方沟通,在菜价不变的情况下,晚餐变成了自助餐,品种增加了,外出就餐的学生减少了。
让食堂成为育人的课堂
午饭时间到了,广播里开始播放学生自己录制的食品卫生知识讲座,长宁区绿苑小学的学生依次有序地领餐、盛汤,值日生戴上胸卡在教室前排负责分餐。用餐结束,学生们依次将空餐盘放入教室前部的整理箱,把餐巾纸扔进干垃圾桶。
2018年,上海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小学学生营养午餐及“食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各中小学校在做好安全教育并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根据年龄阶段等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食物分配、餐具整理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每餐安排一至两名学生在餐前宣讲食品安全、营养卫生、用餐礼仪等知识;倡导“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等。
提倡“光盘”行动要结合学生实际,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开设专门服务窗口,让学生自行添饭菜,“光盘行动”做得好的学生可以与校长共进午餐。实行“光盘行动”一个月,食堂的午餐厨余垃圾重量减少了一半。
“这是我们自己种、自己炒的萝卜,请品尝。”在九亭五小的食堂,记者和四年级(1)班的学生分享了他们在学校“墨宝农场”里收获的萝卜。校长殷海强告诉记者,食育文化月的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在此基础上,学校正在探索健康主题教育的新途径。
“教育无处不在,食堂可以成为很好的育人场所,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殷海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