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为了每一个学生闪闪发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实施发展目标教育纪实

2019-11-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这里的学生几乎全员成才,不仅升入优质高中的学生数在当地名列前茅,本校举办的职高也有近80%的学生能升入高职院校,周边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因此达到60%。未升学的学生,从本校职高毕业后,大多成了当地的种植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这里的学生身体是壮的、眼睛是亮的。学生近视率9.7%、肥胖率3.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人人会乐器、个个有特长。学校足球队获得省级以上冠军13次。

  很难想象,这所学生成长成才“一个都不能少”、两次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的学校,只是一所位于小镇上的中心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这所距县城60多公里的乡村学校,由于办学水平高,甚至带动其所在镇上的房价达到基本和县城持平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泰来县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大兴镇自然也不富裕。不像城市学校拥有丰富的办学资源,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大兴镇中心学校是如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的?是如何做到优秀教师不流失的?又是如何因地制宜,助力乡村振兴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大兴镇,进行了深入采访。

  “教育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不能因为成绩前30%的学生而放弃另外70%的学生

  走进大兴镇中心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的红色教学大楼、鹅黄色的学生公寓和教师周转房、宽阔的塑胶运动场。校长李果是一个朴实的东北汉子,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执着和自信。

  李果1985年参加工作。当时,他每年都能看到不少学生要么辍学,要么毕业回家务农。“除了教这些农村学生读书识字,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个问题李果想了很久。

  1996年,国家教委推广汨罗素质教育典型经验,1997年又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这给了李果很大启发。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分数、升学”。当时学校每届毕业生有200多人,升学的只有30%左右,近70%的学生直接走向社会,对他们来说,应试教育体系下学到的东西用处有限。“这些学生也需要得到发展,即便是毕业后从事体力劳动或者回家务农,也应该让他们能够比父辈做得更好。”李果说。

  1997年3月,李果担任大兴镇中心学校(当时名为大兴镇综合中学)副校长。当时,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学校都加班加点,搞起了题海战术。这种做法,虽能提高考试分数,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忽视了很多成绩落后的学生。

  在李果看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关注学生初中毕业之后“上什么学”“做什么人”“干什么事”。

  “农村学校要不要一味地围绕升学搞应试教育?”在一次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李果抛出了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得到了时任校长李德君的支持,但问题一提出,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在乎升学?那我们在乎什么?”“这不是瞎胡闹吗?”一些老教师反应强烈,这也在李果的意料之中。会上,他把思考许久的东西娓娓道来,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李果提出,要克服应试教育,提倡教师全面培养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之前的加班、加点、加量的做法,要抓教材、抓课堂,教学以“精”和“准”取胜。

  虽然带着些许疑虑,但教师们还是跟着李果进行了探索。随后几年的中考,大兴镇中心学校考上当地重点中学泰来一中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加。这下,教师们信服了,原来用素质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升学率。

  1997年,学校设立了职教班,有针对性地开设养殖、种植等课程,让那些没机会读高中的学生,不用远行也可以继续读书,为农村发展培养人才。后来,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在普教班也增设了职业教育和劳动技术课程,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民实用技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除了学生,当地农民也有学习农业技术的需求。为此,学校于2000年建立了“为农服务中心”,针对普通农民、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土壤检测、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促进了大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3年,李果接任校长,他在心中酝酿了很久的“发展目标教育”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发展目标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大兴镇办好家门口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出路。”泰来县副县长顾宇佳说,为让学生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大兴镇中心学校与全国制造企业500强企业——德龙钢铁集团签署培养订单,成立了“德龙班”;新增设钢铁冶炼和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印度尼西亚德信钢铁有限公司工作。

  “虽然已经毕业了,但在我特别迷惘时,还是学校给了我机会!我要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自己。”“德龙班”学生奚国旭说。穿着蓝色西装、打着红色领带的奚国旭温文尔雅,丝毫看不出曾是让学校头疼不已的“打架王”。奚国旭读初中时经常打架斗殴、违反校规校纪,2016年被学校推荐到大连一所中职学校读书,不到一年就因为打架斗殴而退学,退学后无所事事。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多方派人劝说,让奚国旭回来上了“德龙班”。

  “这孩子以前老惹事,真没想到现在变化这么大,这让全家少了一块心病。”说起大兴镇中心学校对儿子的帮助,奚国旭的妈妈李丽莉激动不已。

  “像奚国旭这样,被我们半道‘捡’回来的孩子还有许多。”大兴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吴昊说。

  大兴镇中心学校现有学生2883人,是全县规模最大、在校生最多的学校。学校初中生源几乎无流失,不但教学成绩在全县同类校遥遥领先,职业教育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就读。

  截至目前,大兴镇中心学校已为当地培养出1500多名职高毕业生,有864人升入高职院校,其中119人后来又升入本科院校、10人考上研究生,还有3人在全省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外,学校还为当地培养了数百名高素质农民,学生中有10余人已成为年收入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种植、养殖大户。不仅如此,学校的艺体特长教育也有声有色,2019年有30多名艺体特长学生被齐齐哈尔市优质高中及体校抢招。

  如今,大兴镇中心学校不仅成了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乐园,也成了大兴镇的人才培养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服务中心、科技示范中心。

  “适合自己的目标就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都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长远目标、阶段目标和近期目标

  沙宏玉是大兴镇中心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理想是当一名幼儿教师,于是选择了读职高预科班。现在,沙宏玉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自信心大幅提升,学习自觉性、自主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大兴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晏景跃告诉记者,九年级共有6个班,其中两个班为初职班,另外4个班为普通班。与普通班相比,初职班虽然上的文化课一样,但难度有所降低,会多一些培养素质能力的活动型课程。

  对于自己的选择,沙宏玉动摇过。她分别在初职班和普通班上课体验后,最后决定在初职班学习,学校100多名上中职后考上大学本科的师哥师姐,也让她看到了进一步深造的希望。

  在初职班,沙宏玉做了班长,成绩也名列前茅,用她自己的话说,“感觉棒极了”。

  和沙宏玉一样,大兴镇中心学校每个学生都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什么帮每个学生制定发展目标,因为李果发现,许多农村学生因为对自己的人生缺少恰当的规划,学习成绩又不理想,中学毕业后走向社会时感到无所适从。

  在晏景跃看来,方向比努力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儿子晏飞读八年级面临选择方向时,晏景跃多次和他沟通、提出建议。最终,晏飞自己选择了读职高,通过职高3年的努力,考上了齐齐哈尔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现就职于一家上海公司的苏州分公司。

  “儿子当初选择读职高,你支持吗?”有同事这样问晏景跃。晏景跃坦言,当时自己确实有些纠结,但不后悔,“让学生做幸福的普通人”是他一直秉持的教育观。

  不光晏景跃的儿子,学校很多教师的子女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读职高之路,皆因他们都认可“职教之路也能成才”。

  大兴镇中心学校开展的发展目标教育,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自己的未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

  经过近20年探索,大兴镇中心学校的教师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能把学生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些目标就都很容易实现。学生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就能以此形成受教育的内驱力。

  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最主要的就是构建学生的发展目标体系,帮学生形成自己的目标。按照大兴镇中心学校的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不仅有长远目标,还有阶段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即理想,用来引领学生的人生方向。阶段目标则是在初中之后“做什么人、干什么事、上什么学”,对学生来说主要有3种:一是初中后上普通高中考大学,二是上职业高中考高职院校,三是初中毕业后上中职然后就业。近期目标是为实现阶段目标而设立具体成长目标。不同的目标形成教育在不同年段有所侧重,小学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六年级侧重理想教育,七年级侧重阶段目标的引领,八年级明确阶段目标,九年级要践行并达成阶段目标。近期目标的形成教育则融入各学年的日常教学中。

  大兴镇中心学校把发展教育目标细化为品行目标、学业目标、专长目标,建立了《大兴镇中小学生发展目标菜单》,供不同情况的学生参考。学生根据自己的身心发展实际、愿望、学业水平、兴趣、爱好等,对照菜单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经班主任审定后录入个人发展目标评价卡。

  为了将目标形成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还将其纳入了日常教学任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类目标心中有数。

  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制度设计,大兴镇中心学校基本实现了学生“人人有理想、个个有目标”,“为目标而努力”的共识蔚然成风。

  “能培养出幸福放牛娃的教育也是成功的”

  校本课程67门,学生社团60多个,每个学生都有艺体专长

  记者一行来到大兴镇中心学校时正赶上大课间,凛冽的寒风中,学校操场上有3组学生开展活动,一组是五年级(4)班的足球课,另外两组分别是学校男女足球队在训练。铲球、抢断、射门,学生们踢得不亦乐乎。为了实现场地利用最大化,学校按不同的规格和尺寸,将操场划分为一个十一人制足球场、6个五人制足球场和两个八人制足球场。

  操场北侧的小学教学楼里,学生们合唱着旋律优美的歌曲《声声慢》;操场西面的篮球场上,九年级(3)班的学生在进行压腿活动。篮球场南的排球场,学生们在进行下手垫球、上手传球、发球等排球基本技术训练;排球场南侧的学校乐队奏出的悠扬的音乐不断传入耳中……

  精彩纷呈的大课间活动,只是学校丰富艺体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当前一些乡村学校艺体课程还没有开齐开足的情况下,大兴镇中心学校已经在小学普及了足球,在中学普及了排球。排球队多次获得县冠军,足球队已获得省级冠军13次。学校田径队是县运动会的冠军队,轮滑、乒乓球多次获得省市比赛冠军,冰上运动也多次在市、县比赛中获得佳绩。除了体育活动,学生的书画、书法、铜管声乐、舞蹈、合唱等也分别在省市大赛中屡获殊荣。学校不仅是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足球“菁英”基地,还是国家冰上基地、省级美育基地、市级田径运动基点校。

  值得一提的是,与一些学校只是专门组织少数学生组队比赛、其他学生很少参与的情况相比,大兴镇中心学校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建立在普及基础上的。

  泰来一中校长杜君彪告诉记者,从大兴镇中心学校考到泰来一中的学生,发展全面、综合素质高,泰来一中艺体社团的积极分子大多来自这里,甚至有的社团成员全都是大兴镇来的。

  仔细想来,这并不奇怪。当大兴教育人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实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追求与“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时,学生实现全面成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大兴镇中心学校开发了目标形成教育类、艺体特色类、职业体验类、素质提升类、文化修养类等67门校本课程,并引进健康与幸福、STEAM等融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各种特色活动在这里遍地开花,目前,学校社团数量已达60多个。

  结合学生的专长目标培养,大兴镇中心学校在艺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社团活动与基地校创办相衬托。在美术和音乐活动上,实行一班一品,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都学会一种小乐器吹奏、一个新的美术品种,坚持创新型的大课间、小型多样化比赛的常规化,坚持校合唱团、乐队的常规训练。在体育活动方面,除了足球、乒乓球等,还深化全校性的排球普及特色活动,同时进一步做好市级的田径运动基点校组队训练工作。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着力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是毕业班越坚持。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分成若干个学生自主合作小组,每个合作小组都有自己的名字,组员们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桌牌,桌牌上写着组长、组员、口号和组规。

  为使课堂更加高效,学校创建了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班级座次设计及小黑板使用方式,探索形成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学校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阶段目标和近期的学业目标都要有清楚的掌握,以学生的目标情况去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做教学设计,把学生的学业目标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相结合,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少讲多学,以学定教,大力开展分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都要分层,指导学生填好用好“学业目标评价册”。

  目前,大兴镇中心学校形成了以学生的近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和达成为依托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轨迹,真正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环节。

  依托学生发展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学校形成了目标形成教育的“八有原则”,自主学习的规则以及学习常规培养的基本要求等,印制了学生发展目标评价卡,让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抓手,学生自评互评有尺度。评价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一统计、一学年一分析,学生通过评价来判断自己、找出差距、提升自己,学校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反思工作、提升办学水平。

  “把一个放牛娃培养到可以吹着牧笛去放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而把一个放牛娃的成绩提高了十几分,但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去放牛的教育是失败的。”李果说,“只要方向对,抓住根本,假以时日认真做,自然就会出成效。”

  泰来县县长安剑亮告诉记者,在大兴镇中心学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学生心中有“目标”、教师培养抓“目标”、学生锁定“目标”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学校的育人质量大幅度提升。 

  “农村教育需要有情怀、耐得住寂寞的实干家”

  一个个草根教师在这片沃土上成长,把学校办成了农村教育的高地

  在大兴镇中心学校采访期间,记者偶然走进一间无人的办公室。在一张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本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第198页和199页中间还夹着一支签字笔。往前翻看,有着明显的阅读痕迹和标记。翻到扉页处,上面写着“董红丽”3个娟秀小字。

  和董红丽一样,喜欢思考、喜欢做研究成了大兴镇中心学校绝大部分教师的真实写照。难能可贵的是,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本校土生土长的“土八路”,而且几乎没有流失。

  民办教师出身、1978年5月参加工作的陶立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从参加工作至今,陶立新从未离开过大兴。由于起点低,陶立新不断学习,先后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完成专科学习,在东北师范大学完成本科学习。

  陶立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学业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而且分层不定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恰当调整分层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以及练习、测试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分层教学时力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由于教育教学业绩突出,2005年,陶立新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级教师,2018年又通过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成为齐齐哈尔市唯一一名乡村正高级职称教师。

  “我就是一个草根,一个‘土八路’,是这片沃土滋润我日渐成长、让我底气十足。我深深地热爱这片沃土,我愿为这片沃土奉献我的一切。”陶立新说。前几年,陶立新爱人调到县城工作,希望她能随迁去县城中学工作,但她拒绝了,宁愿夫妻两地分居,也舍不得离开大兴。

  为了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大兴镇中心学校采取了课题研究及科研带动的方式。学校将改革试验的方案定为学校的总课题,下设5个子课题,共计近30个子课题项目。子课题由对应主管领导负责组成子课题组,教师自己选择适合的研究项目。教师的研究项目采取小课题研究的策略,短周期求实效,要求每个学期一结题。这项工作也是以校本培训为先导展开的,以发展目标教育的专题研讨会、辩论会、反思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引领和培训。

  “低起点、小课题、短周期、求实效,立足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让教师们收获了成长。教师们每学期都可以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些教师因为研究而获得了省市县荣誉,有的研究经验在省市县里交流。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兴教师队伍的成长:目前,学校教职工23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42人、专科学历80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79人;有黑龙江省“十佳魅力校长”1人,黑龙江省“优秀乡村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师德先进个人、市师德标兵各1人,全市“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9人。

  在大兴,教师们不仅收获了成长,也时刻感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人文关怀。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向记者透露,今年起初是准备推选李果申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但李果多次请求不要申报个人,而改为申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不仅李果,大兴镇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人员在评优晋级上也都是“向后转”,将机会让给其他普通教师。

  “教育事业需要耐心与毅力,特别是办好农村教育,不需要社会活动家,需要有定力、有情怀、耐得住寂寞的实干家。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只有选出好校长,培育名校长,才能带出一批名师,办出一所名校。”泰来县委书记李岩松说。李果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兴梦,20年来一直在大兴镇中心学校深耕厚植,专注于学生成长成才,专注于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把工作干成了事业。

  在大兴,教师们还收获了社会和家长的尊重。在采访家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大兴镇党委书记李彦会告诉记者,尊师重教是大兴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大兴各校从未出现过家校纠纷和“校闹”现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就像是家长的感恩大会和谢师会,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也成了大兴老百姓的一件大事、喜事,并积极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和便利。今年运动会,大兴的商户自发组织起来,在校门口扎起了7座庆祝拱门,并为运动会提供奖品。

  在今年的齐齐哈尔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李果登上大会主席台,坐在了市委书记孙珅旁边。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凤德告诉记者,不仅是大兴,整个齐齐哈尔教育系统当前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政策激励,市委书记孙珅、市长李玉刚亲自抓教育改革,全市召开教育改革推进会,各区、县“一把手”必须参加,并逐一表态如何为教育保驾护航、如何为教育改革发展扫清障碍。教育发展也被纳入市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对末位差距较大的区县主管领导进行约谈,约谈半年后还没有改善的免职。

  “大兴镇中心学校的经验是立体、丰富的,给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范式。”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姜同河说。2019年7月10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

  “大兴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找准了人民群众期盼的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最大公约数。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方向。”刘凤德说。

  正是有了市县党政“一把手”重视教育、支持教育,有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有了“用一根筋”的方法做扎根教育的领路人,有了一批有情怀的高素质教师,才有了大兴镇中心学校的成功改革。(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采访报道组成员:夏越 苏令 曹曦 冀晓萍 崔斌斌 彭诗韵 执笔:苏令)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