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宁市委教育工委
近年来,西宁市在中小学党建工作中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强化“四个着力”,积极打造优秀品牌,开创了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着力健全党建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区(县)两级党委均成立了教育工委,由市、区(县)委副书记或常委担任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委成员兼任教育工委委员,设立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了全市中小学党建重点工作落实。二是推进制度建设。根据中组部、教育部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先后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党组织决定学校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专项经费设置管理细则》、《深入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干部联点讲党课、教育系统讲师团等制度措施,推进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完善考评体系。制定印发了《关于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的办法》,细化分类定级评定标准,并将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考核权重,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四是健全激励机制。每年对全市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评选表彰。近两年来,6个学校基层党组织分别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3名党员教师分别获得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称号,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着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多举措,认真开展“相约话党建”系列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年初相约话党建、年中观摩看党建、年末质询评党建活动,找准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推动党教工作相融合、互促进、同提高。通过“相约”,共话党建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通过“观摩”,进一步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查遗补漏;通过“质询”,进一步督促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二是严整顿,促进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升级。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摸底、双联三派、建立台账、晋位销号等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限,综合施策、强化整改,促进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转化升级。三是重帮扶,履行教育扶贫责任担当。选派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中小学党员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通过1+1、N+1的方式,组织基层党支部与联点贫困村党组织、党员教职工与贫困户结对认亲,目前已落实帮扶近30万元资金和43个项目,将精准扶贫“双帮”工作做到实处。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认领微心愿140余个。四是强管理,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从自身从严、从本级从严、从现在从严”的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和巩固党内教育成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抓好师德师风推进工程,提升职业道德操守,践行廉洁从教行为,以整风肃纪为落脚点,严肃查处师德师风问题,打造阳光校园、阳光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潜心育人的良好环境。
三、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一是大力实施党员干部能力锻造工程。大力实施中小学党员“1235”锻造工程,每年组织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赴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该项目已举办 28期,开展培训156人次,被确定为全市重点党建项目。二是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工程。围绕打造“夏都校园党旗红”党建品牌,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四比三优一满意”、争做“五好先锋干部”、争做“四有模范教师”、创“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推进党建创新,展现党员风采。各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各自品牌主题,使“夏都校园党旗红”的品牌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例如,城中区教育局党委在所属学校积极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通过实施党员教师旗帜工程、师德师风形象工程、大爱育人工程,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全面提升基础工作。西宁市回族中学党支部围绕“做有仁爱之心的模范教师”,开展全体教师大家访活动,党员干部带队“走入学生心灵,走入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家庭状况,及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西宁市聋哑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践行‘两学一做’,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合格学生”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倡导全体党员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作一份承诺、树一面旗帜、带一支队伍、上一堂优秀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加一次培训,帮扶一批学生。三是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工作同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学校和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在20所学校建设了党建党史、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长廊,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教育,有212所学校被命名为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校。按照省委和市委“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要求,主动发挥省会城市教育的引领、支撑、辐射作用,每年选派200余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赴玉树、果洛、黄南州等边远艰苦民族地区开展支教及“送教下乡”活动,助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四、着力强化党建工作引领
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微平台”学习模式,市委教育工委建立了42个中小学党组织QQ群、西宁教育党建微信等平台,推送“每日一学”,为党员干部职工提供内容丰富、贴近需求的“电子口袋书”。采用“每日一学、每月一测、每季一选、半年一赛、全年决赛”的“学、测、研”制度,以测促学、以赛促做、以知促行。围绕“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给党留什么”,组织党员教职工续写入党志愿书,回顾入党初心,入党后的成长历程和入党以来的价值追求,唤醒党员内心深处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庄重誓言,强化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二是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引领。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系列主题,以学生养成教育为核心,构建德育教育体系,通过宣传海报、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课等形式,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学雷锋红领巾在行动”、“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卫士”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的基本道德品格,在全市中小学形成了师生讲文明、校校创文明、教育显文明的良好氛围。三是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在全市中小学以开展交通劝导、环境保护、敬老助残、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打造“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志愿活动。通过戏剧大舞台、家风校风双联双建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道德和快乐,在参与中感悟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