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落实《管理标准》要坚守初衷

2017-12-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汪明

  历经3年多的实验探索和实践检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近日正式发布。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更加有章可循,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时代,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管理标准》包括了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6大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这些管理职责、管理任务和具体内容涵盖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有总体性的原则要求,又有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它是学校办学的保障、是办好学校的依据,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的重要遵循。落实好《管理标准》,对于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应当看到,《管理标准》的发布,只是迈出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第一步,坚守初衷使之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这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落实《管理标准》,要立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旨在通过制度创新,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落实《管理标准》不能只有单一的学校视角,也不能仅仅只是看作学校的事情,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管理标准》既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依据和工作目标,又是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具体干预、为学校办学提供基本保障、督导评价学校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衡量标准。同时,也为社会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

  落实《管理标准》,要立足于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努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是落实《管理标准》的一个重要立足点。《管理标准》为办好学校提供了基本依据,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但让这一抓手和载体能够切实发挥作用,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对落实《管理标准》的重要性,对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紧迫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自觉行动。

  落实《管理标准》,要立足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是当前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管理标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管理标准》既提出了“规定动作”,包括必须落实的“正面清单”和不能触碰的“负面清单”,还提出了倡导性内容。但围绕“管什么”、“怎么管”,当前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制定了学校章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如何将《管理标准》与学校的办学章程、各项已经运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有机对接与融合,这是一项新的任务要求。学校要依据《管理标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施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根据《管理标准》调整学校评估机制,以《管理标准》评价学校办学情况。

  此外,落实《管理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区域教育、学校发展的不平衡,避免“一刀切”。《管理标准》是对学校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严格按照《管理标准》的基本要求办学,没有《管理标准》之外的特例,这是一种刚性要求。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差异仍然较大,学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仍然明显。如何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分步实施,扎实稳步推进,真正促进学校实现科学治理,这是在落实《管理标准》时需认真加以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