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希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动能,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以实际行动落实十九大精神,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本着“冷静”和“建设”的态度,释放政策红利,预防潜在问题。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从具体的一个省份或一所高校的角度来看,“双一流”建设要重视把握“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坚持分类指导方针、着眼未来引领发展”这3个问题。
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双一流”关键是学科显性指标,其基本评判指标是科研创新力、发展力、生产力、影响力,涉及教育教学的较少、且难以量化,这样有意无意地就会轻视教育教学尤其是本科教育。一流大学建设,学科是支撑,教学是根本。最近,有学者选取全球年度营业收入最前面的10000家企业(其中中国大陆581家),对其高管的教育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34%的学位来自全球排名前100的世界一流大学,62%的学位来自全球排名前500的世界知名大学,也就是说全球不到1%的大学输出了1/3还多的顶尖企业家,不到5%的大学产生了6成的顶尖企业家,非常集中。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其实质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双一流”建设要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千百年不变的根基,有意识地强化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的联系,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纳入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规划之中,不仅重视学科发展前沿突破,还要高度重视将学术成果聚合转化成为本科教育的优质资源;不仅重视学科基地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还要高度重视发挥其引导学生学习的育人功能;不仅重视科学研究的技术学术创新,还要高度重视其提升教学质量的反哺作用;不仅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还要高度重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重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还要高度重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能力;不仅重视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要高度重视师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历练。冲击一流大学的高校,要担负起比其他大学更多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要在教学工作机制、投入、方法上创造经验,在一流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在正确轨道上推进一流建设。
坚持分类指导方针。“双一流”是锦标赛,能者上。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不同的使命,但不是每个省份都有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的财力,不是每所高校都有建设“一流大学”或若干个“一流学科”的底蕴,随波逐流会造成极大浪费,会丧失原有特色。我们提倡敢说敢干、敢为人先,但一切都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反对违背规律、贪功浮躁。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优势特色,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争创一流。国家一流建设的布局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两个体系,陕西省结合实际把“双一流”拓展为“四个一流”。在“一流大学”基础上增加“一流学院”,使得各个层次和类型的学校都有冲击一流的机会;在“一流学科”基础上增加“一流专业”,引导所有高校始终脚踏实地打牢教学基础。除最具实力的大学要力争“一流大学”、最具实力的高职要力争“一流学院”外,其他高校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合理准确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措施,安其位、得其所。“985”“211”高校要当好领头羊,争取国家层面的一流建设项目,在优势学科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省属高水平大学的着力点要集中一些,汇聚资源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其他本科院校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在实践应用中彰显一流。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在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见水平。其他高职院校,要为区域或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骨干员工。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在办学模式、培养机制、研究方式上闯出实用管用的新路子。所有高校,都要找准定位,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国计民生和市场需求,主动引领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一流成果。同时,应有梯队建设的长远考虑,在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培育项目,厚基础、分层次持续发力向高端冲刺。
着眼未来引领发展。“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不仅是“数据”追赶,更在于从文化和制度层面引领世界高等教育。面对全球化、互联网、新常态的时代背景,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已经在重新定义大学,尝试一些颠覆性地改革,比如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改革、斯坦福大学改四年制为终生制、杜克大学的深度跨学科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横空冒出来的密涅瓦大学、奇点大学、英雄学院、苹果大学,一上来就是颠覆、冲击。我们高校的改革,总体上还在“枝节”,需要针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做出创造性变革,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技术上实现突破,跟上并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另外,学科建设规划首要考虑是优势学科,同时要辅以支撑学科,还要布局战略必争学科——对国家急需、对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学科,不管目前是强还是弱都要持续投入不懈建设,形成三足鼎立的学科架构,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高等教育一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教育督导条例》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管理制度体系、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