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这里城乡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

——云南省云龙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纪实

2018-06-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这是一间略显简陋但却干净整洁的面包房。上午10点多,四十多岁的面包师傅施李元,不时查看正在烤制的面包。几分钟后,烤箱打开,满屋飘香。记者品尝了一块面包,松软、香甜、可口。“这是给孩子们大课间加餐准备的,孩子们可喜欢吃了。”施李元自豪地说。

  这是记者日前在云南省云龙县功果桥镇云龙三中采访时亲历的一幕。

  一个民族地区贫困县的乡村中学,竟然有专门的面包师傅给学生们做面包,这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

  或许是看出记者的疑虑,云龙县教育局局长杨雁解释说:“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改善乡村学校食宿条件,就是要让乡村学校的师生能吃得好、住得好。”

  云龙县近年来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出包括改善乡村学校食宿条件在内的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让城乡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

  政策暖心,真情留住乡村学校师生

  云龙县是一个以白族人口为主的民族县,也是大理州最偏远的山区贫困县。前些年,这里曾出现因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而导致的生源外流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云龙县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提振乡村教育的政策,下大力气办好乡村学校,留住生源。

  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来说,食堂是为孩子们提供健康饮食、合理营养搭配的主阵地,也是留住生源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4年以来,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实行学校自办,至今共投入2650多万元,建成了85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并投资500多万元统一购置现代化学校食堂设备设施。

  云龙县还采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给102所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310多名营养餐食堂用工,并将食堂用工工资列入县财政预算。

  “目前,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杨雁说,“县里还全力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仅2017年以来全县营养改善计划支出就达1890万元。”

  云龙县结合实际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并将之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交流轮岗教师及实习支教师范生等的居住问题。

  在长新乡中心校采访时,我们走进青年教师李文会的周转宿舍。这是一套一室一厅带厨卫的标准套房,面积大约50平方米。“住着这么大的房子,真的非常舒适。”李文会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在云龙县许多乡村学校,像李文会一样的青年教师大多能住进周转宿舍。2009年至2016年,全县共建教师周转宿舍及公租房586套,投资4100多万元,建筑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惠及30所乡村学校。

  “我们还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乡镇校每月550元、村小每月600元、边远地区学校每月700元的标准发放,覆盖全县106所学校2146名教师。”杨雁说,“这些暖心的政策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了全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

  一校一策,提升乡村学校硬件水平

  漕涧中学是一所乡村初中校,走进校园记者才发现,这所乡村校的办学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站在学校不大的操场上,校长樊祖刚皱着眉头对记者说:“学校现有在校生780多人,而校园占地面积只有不到13亩,教室、学生宿舍都很紧张。”

  指着不远处的学生宿舍楼,樊祖刚的语气满是愧疚:“住宿条件太差了,真的对不住这些孩子啊!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最多时住着近20个学生。”

  不过,话锋一转,樊祖刚的脸上又露出笑容:“县里知道我们办学困难,早就谋划好了,为我们征了100亩地建新校区,新校区今秋开学就能投入使用,各方面条件都将改善。”

  像漕涧中学一样,如今云龙县几乎所有乡村学校都有或大或小改善办学条件的在建工程项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云龙县掀起了覆盖全县所有乡村学校的硬件达标攻坚行动。

  说起这个攻坚行动,杨雁眼睛一亮,这位浑身上下似乎有着使不完劲的教育局长告诉记者,这是县里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而发起的一个“战役”。

  回想起2016年9月9日召开的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工作启动大会,杨雁至今仍很激动:“会上,县政府与11个乡镇签责任状,县委书记讲话,通过攻坚行动着力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乡村校园面积小、不达标,二是乡村校专用教室、功能教室不足。”

  随后,县里因地制宜,制定“一校一策”规划。杨雁带着工作小组历时3个多月深入102所乡村学校,会同各乡镇,严格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每个学校教学用房、运动场、绿化面积、功能室、设备设施等进行了排查、规划。“所有工程项目规划投资3.12亿元。目前,全县已开工项目333个,所有项目今年9月可全面投入使用。”杨雁说。

  科学谋划,城乡教育趋于“一体化”

  经过一段狭窄的乡村公路,拐两道弯,记者来到团结乡河南小学。这是一所乡村完小,校园不大,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操场一应俱全,办学条件相当齐备。

  曾是特岗教师的年轻女校长施晓艳,指着旁边即将完工的综合楼对记者说:“这几年县里对乡村学校的重视,让周围的村民都感受到了,从城里回流来的学生越来越多,3年前学校只有49名学生,今年达到70多人。”

  两天内记者走进云龙县10多所乡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生源充足,校园内充满生机。“城镇学校挤,农村学校弱”的现象,在这里一点也看不到。杨雁坦言,这是县里科学谋划、高度重视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为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县里科学规划义务教育资源,经过两次布局调整,全县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城乡学校结构布局。”杨雁说,“到目前为止,全县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初级中学,每个村一所完小,并保留部分村小和教学点。”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云龙县注重加强对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学点的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乡村校教学质量上,把师资均衡配置作为关键环节,通过实施城乡联动、优质资源共享、名师名校帮扶等举措,促进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巩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杨雁最后说。(本报记者 蔡继乐 施剑松)

(责任编辑:忠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