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依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中小学德育。
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一是强化领导体系。确立党组织在中小学校的核心地位,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方向。二是构建目标体系。研究制定《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维度四学段目标体系》,按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四个学段,从三个维度分别提出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三是建设课程体系。积极推进《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的统一使用,有效实施“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理解”等地方课程,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细化到各学科课程的育人目标中。四是形成活动体系。在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童谣”创编和传唱、讲美德故事和舞台剧展演等活动,在初中开展时事辩论赛、时事述评、寻找身边道德榜样等主题活动,在高中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社会实践挑战赛等活动。五是建立协同育人体系。树立大德育观,下发《北京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开展“重家教 树家风 传美德 共育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
二、抓实行为规范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修订《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四个维度提出中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要求,突出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开展中小学养成教育。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从五个层面提出五大行动计划,并在五个学段,从八个维度提出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
三、强化实践育人,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统筹学生实践资源。2008年,启动社会大课堂建设,建立服务学生成长需求的社会教育资源群。2014年,启动优秀少儿影片及连环画进校园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农、游学、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吸引着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建立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德育顶层设计,准确把握各学段德育工作重点,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工作,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形成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育人体系。二是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大格局。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科研机构为支撑、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开放、协同、共享的德育工作格局。三是形成北京德育工作特色。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思想品格、良好行为习惯的首都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