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十二)

2017-10-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党的领导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目标原则、路径手段、战略策略、体制机制,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学习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确保教育改革发展道路和办学方向正确。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已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样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样的历史使命,强调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在当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教育强则国家强。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实际上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党是领导一切的”,那么教育在我们党所领导的一切工作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战略位置,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的重要思想。其精神实质就是既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让人们的精神状态更昂扬;既让人们的衣食住行更便捷,又让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更健全。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本次会议把“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明确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一项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还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后,人民群众需要呈现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并把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同满足他们对“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一道,作为全党必须努力实现的工作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向党内外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宣告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而且及时研究解决了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中,涉及教育改革问题的文件有十几个。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审议改革方案到听取改革进展汇报,从部署改革任务到指引改革方法,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推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把推进管办评分离作为着力点,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把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作为重要保障,重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越位点撤离,把缺失面补全,在供给侧发力。特别是要继续把促进教育公平置于突出位置,视教育为民生之基,以教育扶贫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孩子都能赢在起跑线上,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办好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所学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也长不成参天大树。因此,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确保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目前,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也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有的放矢地指出,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关键是要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而要成为这两个“坚强阵地”,关键在于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基础在于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这就告诉我们,在作为重要的教育阵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的各级各类高校,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是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的核心抓手。我们既要对各种错误思潮保持警惕、有效防范,防止其以各种形式在高校抢滩登陆,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师生、争夺人心;又要加强对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以及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高校活动的管理,有效防范校园传教,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确保高校和谐稳定;还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的综合性、深层次理论认识问题。

  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还必须加强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领导与指导。无论什么学校,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确保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面临着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这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探索性学术问题和严肃政治问题的关系。习近平同志为此提出了“两个不能等同于”的重要思想。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个人的意见、批评往往是探索性的,有时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对不对要在实践中检验,可以在内部研究,也可以通过一定组织渠道向上反映,但拿到党校讲台上讲、拿到社会上发表就要慎重了。他的这段论述不仅适用于党校,也同样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他还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对来自他们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个别意见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增强党对学校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把今天的学生视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强调要把这支主力军打造成“中华民族‘梦之队’”。他还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少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然要在青少年一代手中实现,青少年一代就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实际上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确保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一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了打造这样一支中华民族“梦之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青少年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青少年学生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青少年学生人生的第一粒纽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各门专业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教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必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说:“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正因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视教师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当好广大教师的“后勤部长”,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和扎实有效的服务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提出的上述重要思想,为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打造一支能够自觉到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自身梦想融入十几亿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的中华民族“梦之队”,指明了正确方向和现实路径。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从制度上确保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伟大”的高度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他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就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鲜明揭示出来了。

  教育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首先要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比如,在高校,必须准确理解和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领导班子要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善于领导高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就必须有党委这个坚强的核心。高校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等,都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都应当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办教育的政治家、办学治校的管理专家。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同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相统一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实践也一再表明,对于教育战线来说,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战线持之以恒反“四风”、雷霆万钧反腐败,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用好党内监督“利器”,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建立有力的督查督办制度,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查、有责必究,收到了积极成效。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进教育战线的全面从严治党,还要同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团结、组织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工程。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我们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团队上、建在班级课堂上、建在学生社区上、建在学生社团上,确保教育科研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寓党建于服务之中,厚植高校党建基础,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总之,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各级党组织来说,无论是加强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都必须“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展开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努力确保学校这片“社会净土”始终保持纯净,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的政治社会生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陈子季)

(责任编辑: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