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项目为带动,以理念为引领,以研究为突破,以品质为影响,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开创出家庭教育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优质发展。
一、审时度势,明晰思路,实现宏观管理新状态
优化管理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从2013年起,江阴市教育局下发了《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3-2015)》、《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意见》,对家长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2016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全市各校按照“六有”合格标准建设家长学校,即:有挂牌标识、有规章制度,有师资队伍、有相对固定场所、有教学计划和活动记录、有效果考核。同时,将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德育先进学校和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德育工作内容和办学质量评估。2016年,江阴市成立了家长学校总校,明确了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并考核全市各家长学校工作,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格局。
加强专业研究,实现课题化引领。江阴市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中,注重针对区域特点开展科学研究,摸清本地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困惑。全市制订了科研发展规划,聘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实地研究、指导家庭教育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并将重点放在解决基层工作面临的问题上,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转化,加大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的力度,缩短转化周期,探索课题研究新途径。同时,还开展了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学校建设,遴选30所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进行试点。
完善服务体系,彰显人性化管理。市政府通过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基本投入和保障,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从系统培养、家校同心、合力育人的角度,将政府提供的服务细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针对性、个性化的分类指导服务和实践支持,使其受众面覆盖到全市20万学生家庭及其成员,真正成为一项政府覆盖面最广、最为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
二、和谐共融,无缝对接,形成家庭教育新合力
理念与模式的强度联接。江阴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转型发展,城乡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至2016年9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市民子女就读人数达5.46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93%。就全市20多万中小学生家庭来说,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文明素质乃至城市文明所带来的影响都极其关键。江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家庭教育改革需要在“两个跟上”上做足文章,即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要跟上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需要。为此,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开设了江阴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每月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讲课。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家长学校,以讲座、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家访、家庭教育报、家长报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开通江阴教育APP,推送家庭教育信息,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与学校的高度衔接。一方面,全市统一编写了不同年级的《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免费发放给家长阅读。汇编小学低中高和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提供给家长学校借鉴使用。制作相关教学视频,研发各学段的网络资源(课例,微视频等),挂在江阴市网上家长学校、江阴教育APP等资源平台,供学校和家长学习使用。另一方面,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加强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有一定家庭教育专业素养的家长成为家庭教育宣传推广的骨干,通过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家长“反客为主”,实现自助互助。
家庭与社会的深度承接。江阴家庭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会同团市委、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先后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组和家庭教育研究共同体,建立了540多个社区、自然村的校外假期辅导站。各校外辅导站全面走进社区,扎实开展家长课堂,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养育方法,形成了教育合力。2016年全市政法、公安、法院、检察、司法等部门招募了200名法律志愿者、1134名教育志愿者、300名心理专家志愿者、20名家长志愿者、20名“五老”志愿者共同加入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深度承接,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三、着力课程,实践创新,实施家长学校新战略
顶层设计,厘清课程建设脉络。家庭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是生命常识,主要介绍各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二是生活常识,包含各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基本常识。三是学习常识,包含各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征等。具体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和孩子个体成长两个层面。家庭教育层面包括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理念、新型家长素养、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家校沟通与融合等四方面内容。学生成长层面包括身心健康指导、道德品质指导、学业指导、身心发展特点、孩子的交往能力、生涯与职业规划等六方面内容。
精确实施,彰显课程建设实效。各中小学校认真进行课程化实施,确立了“立德树人·做优秀父母”的家庭教育课程主题,并积极探索经典国学与现代亲子教育的融合,实现对家长自我教育和亲子教育。学期初,教育局还统一制作全市《家长学校的开学第一课》,组织家长收看。全市依托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APP、推进江阴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建设《家长也来晚自修》、《江阴日报·缤纷花季》等家庭教育平台。2016年上半年,江阴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公益学习近1万课时,江阴教育APP共发布家庭教育文章及视频653篇,累计总阅读量近百万人次。全市家长学校在家长中的满意度达到92%,全市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日趋丰富。
多元评价,把握课程建设成果。全市以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为目标,建立针对家长学习效果、家庭教育课程评价以及家庭教育师资评价等多维度立体评价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过程开展持续性质量监测,定期发布监测结果,检验家庭教育工作效果。教育局还将家庭教育课程化纳入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将承担家庭教育指导情况作为评选德育工作先进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