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发文,我校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单位”,作为全国小学中唯一的一所实验单位,我校倍感振奋,光荣和压力并存。
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实验方案》,通过“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验任务,深入探索实践,进一步凸显了办学特色,形成鲜明特色,提升劳动素养,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能做好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发挥区域辐射功能,助推学校发展。
一、梳理研究成果,设计特色课程,细化设计“开心农场”
1.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得到各部门支持,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已有的资源,依据学生的愿望,建立了农具陈列馆、蔬菜种植区、小小农科院、花卉园、果树园、家禽养殖区和创意天地等区块。同时,拓展教育空间,利用校外农业资源,建立了多个校外教育基地。
2.梳理现有研究成果,设计“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
与以往的“劳动教育”相比,“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的实施以模块式架构、社团化运作、项目制学习,为我们开展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载体。
“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基于劳动情境和资源,开设各具特色的课程,如科学领域的“小小农科院”课程,人文和科学领域的“田园古韵”课程,人文、科学、艺术领域的“朵朵葵花向阳开”课程。在两级模块之下创设“田园之歌”等17门“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的各项课程。
二、实施特色课程、开展多维活动、深化研究成果
1.开心农场:让童年浸润泥土的芳香
作为“新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围绕“开心农场”充分挖掘资源,细微处入手,展开了一系列活动。我们的七小小农夫,从研究土壤、播种、除草、施肥、收获、分享的过程中,不仅仅流了汗,更是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
2.生活整理:让孩子养成终生受益的习惯
我们通过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调查和讨论,设计了一套整理方法和规则。第二步,我们将“生活整理”活动延伸到了家庭。第三步,在做好“生活整理”的同时,学校还引导学生把“生活整理”的方法迁移到学习上。第四步,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进行思维的整理,培养孩子自我学习、反思的能力。
3.亲子合作,让劳动从校园到生活
我们提出和完善了“12岁前应做的30件事”密切家校联系,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三、推荐活动特色,总结研究成果,展现丰硕成果
1.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会介绍做法。2015年12月21日和22日,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会在台州市举行,我校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介绍了“田野大课堂”的活动框架。
2.发表文章、获得奖励。2015年12月30日《浙江教育报》发表章振乐校长的题为《新劳动教育:重新认识劳动价值》的文章。
2016年3月10日,学校的“让拓展性课程润泽孩子的金色童年”入选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行学校典型经验。
2016年3月9日,“新劳动教育”被评为2015年度杭州市基层学校德育工作十佳案例。
2016年5月21日,《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特色】12岁以前应该做的30件事(这所学校的新劳动教育让学生“玩”嗨了)》
2016年6月,学校前期的研究成果《小学新劳动教育论稿(修订版)》(章振乐校长主编)已经由杭州出版社再版。
四、推广研究成果,发挥辐射功能,助推学校发展
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我校积极做好研究成果推广工作。
1.承办浙江省实践课程经验推广会。2016年4月27日至28日,由浙江省教科院、浙江省教育学会主办,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协办,富春七小承办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经验推广会暨2016年收获节如期举行。《人民教育》、《上海教育》、《浙江教育报》、浙江电视台关注本次会议。
2.成立全国新劳动教育联盟。为继续深入探讨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劳动教育的理念与新劳动教育课程构架,创新育人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章振乐校长发起,来自北京、上海等地15所学校本着自愿合作共进的原则,共同组建了全国新劳动教育联盟学校。
3.接待兄弟学校到校参观交流。学校先后接待了北京、贵州、宁夏、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的兄弟学校以及浙江省内的近40所学校领导老师来校学习,参观。
劳动者,是美丽的。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单位,我校将继续通过“新劳动教育”实践,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