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拾“对‘手’的教育”是对我国当代应用技术型大学价值的基本尊重

2015-11-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 牟延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已站在了“而立之年”的节点上。30多年的沧桑巨变,成就了地方高校人的办学梦想,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地方高校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愈加严重,“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的“三低”状况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迫切需要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要求,迫切需要重拾对我国当代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本尊重。恰逢其时,国家三部委“22条转型发展”重大决策应运而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对‘手’的教育”的理性回归。为此,笔者概括为“五个重拾”:

  一是重拾“迷失”的当代大学价值。也就是解决当代大学价值使命的问题。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以及我国少许地方本科高校业已转型的成功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以培育“动手能力”为核心的专才教育,是强调“实践性”的教育类别,而非教育层次,更没有高低和贵贱之分,只是分类定位不同。其肩负着“四大使命”,即: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创业和区域发展、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价值使命。从而实现“四个转变”,即:把地方高校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二是重拾“迷失”的学习者属性。也就是解决我国当代应用技术型大学服务主体的问题。学习者的属性决定大学的形态,引领大学价值导向。笔者一直认为,大学的学习者有“五个身份”,也就是有“五个属性”,即:受教育者、投资者、消费者、决定者(支持与颠覆“双重角色”)、成长者。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的第一“顾客”,教育者理应从“功利”回归“平凡”,以德化人,以情感人,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尊严与灵魂,让心理更健康、让尊严更体面、让灵魂更纯洁,为学习者不断创造成长成才成功的价值,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劳动者、合格的职业人,而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正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基本价值的集中体现。

  三是重拾“迷失”的培育模式。也就是解决我国当代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育模式的问题。学习者的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历程,而应用技术型教育仅是整个成长环节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和转折点,其培育目标的达成需要“前衔后接”的奠基,需要与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融通。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小学至高中都应强化“对‘手’的教育”,让学习者从小享受“动手”的乐趣,把基本生存技能、日常生活技能、文化传承技能和技术创新技能贯穿学习者成长的全过程,让动手教育呈现出潜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真正建立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实现“三个对接”,即: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真正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到实处。

  四是重拾“迷失”的师资保障。也就是解决我国当代应用技术型大学请谁来教的问题。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师资是基础保障。笔者认为,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应该把师资分为理论教育岗与技术教育岗“两大类”,并按“存量教师”和“增量教师”综合考虑。存量教师主要指现有传统师资培训提升技术教学能力的教师,增量教师主要指新增师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行业且具有一定企业经历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重点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绩效考核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实现“两个转型”,即:教师知识结构转型和能力结构转型。

  五是重拾“迷失”的政策支持。也就是解决我国当代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起步晚,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利益攸关方的权益、地位、作用缺乏法规保障。“三部委22条”,为转型发展定做了“压舱石”和“定心丸”,明确办学方向和运行机制等重大事宜。推进落实“四个自主权”,即:考试招生、教师聘任聘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按“两个标准”,即:应用型高校设置标准和应用型高校评估标准,开展绩效评估。加大“两个支持力度”,即:对改革试点统筹给予倾斜支持,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性强、办学成本高和艰苦行业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使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型大学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认同,使来之不易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0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步履维艰。伴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批又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必将会找回“迷失”,重塑尊重和尊严,焕发“而立之年”的活力,成就转型发展的梦想,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当代大学之林,令国际高等教育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耿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