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全省中等学校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四年金牌数第一……潍坊商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机遇,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树立了一面职业教育的亮丽旗帜。潍坊商校像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飞鸿,在职教蓝天里越飞越高。
一、准确把脉,四项建设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争一流,做示范,就必须站在行业的潮头。几年来,学校教师认真学些国家职教政策、文件,深入教学一线调研,走进企业问计,跟踪毕业生调查,遍访职教专家,很快找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没有对政策的研究,学校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学校一直重视对国家政策特别是职教政策的学习、研究,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等文件颁布以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认真学习,使学校老师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和省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潍坊商校作为潍坊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中职学校,责无旁贷的走到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前列。为了能把试验区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学校借助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个平台,认真解读、消化《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寻求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研究职教,学校通过研究各级各类职教政策,重新调整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在功能上争取实现“三个更好”,即更好的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服务;更好的为教师持续专业成长服务;更好的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办学水平上争取实现“两个一流”, 即以省内外中职学校为参照系,创办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中职学校;以潍坊各类教育业态为参照系,创办潍坊一流的学校。在办学特点上继续完善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色的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功能,使学校成为多层次、大规模、综合性、高效能、具有现代服务业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体系上积极探索“3+2”、“3+4”的办学模式,加强与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生活品位的提高、城市功能的扩大提供更多更优秀的第三产业(服务型)人才。
(二)没有良好的实训条件,学校发展就是无根之木。为迅速改变办学条件,在上级领导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建起了项目齐全、自成体系的全省一流的实训基地。90多个实训室,可一次性为学生提供2000个实训岗位,从根本上改善了实训条件。不仅完全能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而且基本满足了全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到目前,学校通过自建、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成了由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校外实习基地和创新拓展工作室组成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
(三)没有技能型的师资团队,学校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技能型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中职教育无法得到持续健康地发展。潍坊商校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立足实际,制定了“挖、转、训”三步走战略,打造了一支专家型师资团队。
1.挖,即技师选聘式引进,从行业企业中挖技术能手。中职教育,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专业技术,而能工巧匠是他们最好的技术老师。潍坊商校从社会上挖来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打造出了众多的品牌专业。季聿全老师,是潍坊市制冷协会的会长,受聘组建制冷专业,他结合多年来在制冷行业工作的经验,重新设计了理论教材,规范了实训操作。他培养、带领的制冷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4枚金牌,打破了制冷专业项目“冠军”长期被南方职业院校包揽的局面,震惊所有参赛代表队。还有美容美发、汽修、烹饪、眼视光等专业聘请了数十位行业、企业的一流技术能手。他们为打造潍坊商校特色品牌专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让这些教师安心工作,以校为家,学校在待遇、福利、入党等方面都和在编教师一视同仁。这些优秀的技能型教师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更是学校教师学技能、练技能的热情。
2.转,即行业技能化转型,鼓励教师转岗发展。充分挖掘教师潜能,鼓励教师转岗发展,是中职学校解决部分专业师资短缺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潍坊商校鼓励老师向自己喜欢的专业发展,激发了教师转岗的积极性。“教师转岗”转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催生出了众多的金牌老师:由美术转到美容美发的毛晓青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国赛获5金5银,被聘为美容专业国家级裁判;由烹饪专业转向制冷专业的刘彦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国赛获得4枚金牌;由市场营销专业转向物流专业的毛艳丽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国赛获得3块金牌;由美术专业转向电子商务专业的郑金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
3.训,教师专家型培训,不计成本支持教师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而学校教师原有的专业技能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此,潍坊商校全面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把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措施,采用“国陪、省培、校培”三级培训,每年对全体教师进行数次轮训。学校还先后派出近30名教师到美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奥地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学校每年都安排教师轮流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学习,还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学校支持一线教师参加行业组织的学术会议,及时掌握了行业发展新动态,新思想,鼓励老师参与各种专业学会当专家,并报销所有费用;支持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并报销全部学费;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解决1000元的费用,用于教师购买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前沿性。
(四)没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学校发展就是空中楼阁。中职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走“校企合作”之路。近几年,潍坊商校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之路的探索,坚持六项原则,坚定不移的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开展。六项原则是:坚持以企业需求为本,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的原则;坚持来自企业,用之企业的原则;坚持企业用人,学校育人,用教一体,用教相长的原则;坚持企业支持学校,学校支撑企业,利益相关,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师与企业专家多层次、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的原则;坚持以不断发展创新的理念推动校企合作的原则。目前,学校每个专业都与至少一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被潍坊市人民政府评为潍坊市校企合作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被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评为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1.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造学校发展根基。一是学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创办了集生产、教学、实训、实习于一体的田润物流公司、汉潍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快递公司、美容美发公司等十余家实体产业,完善了教师、学生、企业共同成长的新办学机制,推动了专业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引入企业资金,在校内建设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从2006年开始,学校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办学资金,在学校建设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形成了公办民助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已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20多个校外大型实训基地和100多个小实训点,解决了原有实践教学基地太少、太单一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各个教学阶段灵活参加社会实训的目的。四是依托企业办专业,根据企业需求,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
2.组建职教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学校一直积极探索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办学路子,2008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打造了潍坊职业教育的航母。集团现有51家大中型企业、10家协会、17大中院校,以点对点、面对点、点对面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大量活动,推动了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加快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步伐,打牢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根基。
二、深化教改,四项措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以“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最优质的服务、最美好的前程”的办学理念,秉承“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开展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全面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学质量大幅提高。2009年至2012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获得73枚金牌、37枚银牌和19枚铜牌,金牌总数连续四年在全省六百多所中职学校名列第一;2010年至2013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夺得33枚金牌、26枚银牌、8枚铜牌,金牌数连续四年在全国一万五千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第一。
(一)创新培养模式,推出职场体验活动。潍坊商校构建了“职业认知、职场体验、职业实践、职业适应”四段式学生职业成长路线图,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环境和机会。从2009年开始,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出了学生职场体验活动,即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一个学期,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职场体验课程,由专业教师带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1至3个月。顶岗期间,严格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并对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为学生将来顺利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打下了基础。2012年,潍坊市教育局把我校的职场体验活动列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第一个活动课程实验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用头版头条的形式对潍坊市教育局实施的职场体验活动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二)调整教学模式,创建模块化教学体系。潍坊商校提出了“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施了“三三制”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创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辅以案例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搞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还在汽修专业中独创了“基于技能教室的模块化流程教学模式”,这个项目是工科类专业教学的一个创新,大幅度提高了汽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实施个性化培养。潍坊商校以“个性教学支撑,人人都能成才,实现幸福人生”为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开展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改革,改变了学生学业评价办法,由过去一次性最终结果评价变为多层次形成性评价。学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巨大、兴趣爱好差异巨大的特点,全面实施针对学生个体的精品教育,实现了由大众化教育模式向个体精品教育模式的转变,为学生人人成才打下了基础。每年新生入学后,在选择专业时,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心根据每个学生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为学生开展咨询和服务。同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测评,指导每一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此基础上,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班主任一起为学生制定成长规划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安排专门的“职业导师”包靠,实施学分制、阶段性分层教学和模块教学。“职业导师”负责按照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技能标准制定学习计划,撰写“学生职业成长档案”,手把手地培养学生。目前,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涌现出了很多活生生的案例。不少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学生,曾经却是文化课成绩较差,高中没考上需要拿钱读,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学生。他们入学时都垂头丧气、愁眉不展,没有信心和勇气,经过个性化培养,他们都成了“武状元”。
(四)组织技能比武,强化技能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潍坊商校通过组织技能比武为学生搭建了职业技能训练平台,让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都过关。学校规定每年的11月份为学校的技能展示月,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武,技能比武的结果作为组建技能比赛团队和选拔市级技能比赛选手的重要依据。学校还组建了一支以参赛选手为主,三分之一优秀学生加入的庞大的技能训练团队。训练团队除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刻苦训练,互相切磋外,还要求参赛团队成员要一帮一,一带二,从而带动整个班级、整个专业的学生提高技能。学校把学生的技能水平纳入到专业培养目标、教师考核目标和学生评价目标之中。
三、强化服务,四项举措强化学校服务品牌
学校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为目标,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全面推动学校功能的转型,使学校成为服务潍坊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围绕市场办专业,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建设是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是学校竞争的法宝。创新品牌专业、走特色办学之路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学校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社会急需,服务行业”的原则,立足潍坊,面向全国,广辟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强力打造品牌专业,努力开发前瞻性专业,尽量把专业办在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岗位的技能紧缺口上。在当前中职学校面临重重困局的情况下,学校能够逆势而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专业建设这个龙头。目前,学校有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7个专业被评为潍坊市职业院校特色品牌专业,4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学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物流、机械、财政、电子商务和美容美发等5个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副主任委员单位。2012年学校主持制订了全省4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参与制订了5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1.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不管是哪级政府的工作报告,都是学校研究的重点,不管是哪类的经济节目、栏目,都是学校密切关注的对象。迅速发展、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是潍坊商校新上专业的指南针。近几年,随着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定位,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原来市场营销、涉外经贸、投资证券等专业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现代营销、会计、计算机、汽车维修、制冷设备维修等专业为主干的商贸物流及工科专业群。
2.把握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建设的保障。现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潍坊商校抓住时机,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的战略方向,突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办学特色。这几年,学校每年都会对专业进行调整,及时增设新兴专业。对于传统专业,学校采取“剪剪枝、发发芽、施施肥、整整容”的策略进行及时改造提升。
(二)献爱心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和谐发展。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学校克服多重困难,先后接收了95名北川学生和274名玉树学生到校学习,学校为灾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免费为他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所有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关怀。2009年,许立全市长专门给学校写来感谢信,感谢我校代表潍坊市人民为北川学生所做的工作;青海省人民政府多次派代表到学校慰问和表示感谢。现在,他们都在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为家乡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学校还非常重视与周围社区的共建活动。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部队官兵提供多种服务,开展与社区、部队的共建活动,通过组织多种服务队进社区、进部队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大大拉近了学校与社区和部队的关系,加深了人们对职业学校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加强研究培训,服务合作企业发展。潍坊商校依托雄厚的师资和专业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技术推广服务。针对当时潍坊市物流企业规模小、规范差、信息化水平低、难以管理的现实,学校受潍坊市政府和市物流协会的委托,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提出了提升我市物流业功能,整合资源、流程改造、打造信息化平台的意见,并参与制订行业发展标准,在全市推广。东翔物流有限公司是全市重点扶持的招商引资项目,学校积极与其合作,利用学校物流专业的技术优势,为东翔公司完善了物流软件及操作流程,使该企业迅速成为经济开发区重要物流企业。应潍城区政府的邀请,学校设计了社区外来人员管理软件,并成为全区重点推广的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创立的中国物流网成为潍坊市物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学校针对潍坊百货大楼存在的营业面积小、消费层次低、无停车场等实际情况,提出了为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方案,建立电子商务网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和师资优势,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每年为服务类企业培训员工1000多人次,既提高了员工素质,又节约了企业成本。
(四)强化就业体系建设,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实现毕业生的全面、高质量的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为毕业生找到好的归宿也是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基于这一认识,潍坊商校把加强职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作为就业的指导原则,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学生就业工作。一是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创新指导形式。在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创新与创业教育》两门课程为就业创业教育的主线的同时,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执教,重点开展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二是建立学校、企业、家长联谊制度。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三方联谊活动,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及部分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成员)到校,与学校就业领导小组面对面交流。三是对实习就业学生实行跟踪管理。学校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对实习学生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并进行跟踪服务,切实把学生实习工作做好、做细。四是加强与企业联系,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与全省各大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长期用人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大型校园双选会,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找到称心的工作。2005年到2012年连续被潍坊市人事局评为潍坊市职业院校就业第一名。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先进单位,被潍坊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授予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系建设、招生等多方面都给潍坊商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潍坊商校不坐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策带来辉煌的明天,而是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变革和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典型案例,做出示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改变社会各界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作出贡献。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说,潍坊商校的成功经验,是山东省综合性示范强校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