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省会沈阳,辖14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沈阳、大连)。全省陆地面积14.69万平方公里,全省有海岸线2920公里,人口4389万。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万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84元。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关键时期,全省正在加快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两大国家战略和“突破辽西北”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成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未来5年间,我省将重点培育90个百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以沈阳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连的“钻石港湾”和船舶制造业产业集群、鞍山的锻造工业园和五金产业园产业集群、抚顺的碳纤维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本溪的医药产业集群、丹东的环保产业集群,锦州的光伏产业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营口的光电和微电子产业集群、阜新的皮革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阳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铁岭的改装车产业集群、朝阳的活性炭产业集群、盘锦的石油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葫芦岛的CBD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辽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已全面展开。截止2012年底,90个重点产业集群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75个,其中过千亿元的达到4个。辽宁产业集群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14个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463所,其中,普通中专124所,职业高中192所,技工学校146所,成人中专1所 (需要说明的是:146所技工学校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同时挂有职业高中或普通中专的牌子,因此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实际为400所左右)。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8.4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为41:59。已立项建设的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学校54所(其中39所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5所。在全省42个县(市)和10个农业人口比重大的郊区建设了52所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全省共有高等职业院校83所(含办学点),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51所,民办高职院校11所。高职教育年招生10.1万人,现有在校生28.8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30.8%。已立项建设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学校14所(其中7所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学校)。
二、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系统谋划与设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和《意见》,促进全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围绕我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从体制机制创新、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学校及专业结构布局调整、示范学校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基础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十项行动计划,24个建设项目,并制定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保障措施。为了支持和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省本级财政大幅度提高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额度,2011年省本级财政共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3亿元(比2010年的1.2亿增长近了一倍),2012和2013年共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4.7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逐年递增。
(二)探索构建辽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9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辽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架的特色在于:在本科及以上教育阶段不是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截然分开,走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线,而是在保持职业教育本身特有的基本属性的前提下,在体系的上端实现融合。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既不破坏一般意义的高等教育结构(或体系),又是在现有教育结构体系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第二,它既考虑到了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又避免了将职业教育泛化,而造成的抵触与混乱;第三,既能够比较清晰的勾划出相对独立、类型层次结构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没有矮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从而使体系建设的对象、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
2012年起,我们本着边规划边建设、边实验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的建设原则,在省内开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目前,我们已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15所“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已经完成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布局;制定了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中职对口升学”、“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制度和相应的实施办法;省财政投入1000万,由省教育厅组织开发30个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和50个中高职一体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鞍山市正在规划建立“辽宁省现代职教体系实验园区”。近两年来,全省共安排落实中高职衔接、专本科衔接招生计划40000余人,其中中职升本科计划达到8000人,专升本9000人。我们将逐步加快体系建设的进程,力争在2020年以前,建成适应需求、有效衔接、多元立交、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底,我省以鞍山市职教城建设为契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鞍山职教城设立鞍山市职教城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职教城内各类职业教育工作,打破了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破解了困扰职业教育多年的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难题。同时,省级教育和人社部门密切合作,淡化了部门界限,在职责分工不变的前提下,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校评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训、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高职衔接等方面,实现了协调发展、各鉴所长、政策互通、资源共享。
2、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2011年起,在省政府主导下,启动了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程。由相关政府业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主管,由示范性职业院校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组建覆盖相关产业集群专业类的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加工制造、汽车服务业、现代农业、仪器仪表、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等6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省级财政为每个集团拨付500万元建设专项经费。这些职教集团通过理事会或董事会框架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双证书互通”制度、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校企合作培训与技术研发等共建共享任务的驱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企业、行业、区域之间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
3、大胆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我们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坚持“确保学院主体办学性质不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升值、确保教职员工编制身份不变、确保学院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校企合作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省教育厅与锦州中石公司签订共建协议,确定隶属于省教育厅的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锦州石化公司的合作实行股份制办学,企业培训中心主任同时任学校党委书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学校是企业的培训中心、公司是学校的就业基地。几年来,锦州中石公司为学校投入资金与设备总计7000余万元,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互利双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建了二级产业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校企合作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企业全额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学院负责运营管理。目前,曙光集团已累计投入3200万元用于学院建设和管理,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全省现已有30余所职业院校先后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共建二级院校或专业的探索与尝试,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
近年来,省教育厅指导各市,以满足地区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基础,以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为核心,以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区集中改造建设为契机,以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为牵引,整合、优化市域内和城际间各类职教资源配置,强化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和综合利用,坚决调整撤并规模效益小、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重复、办学质量低、社会声誉差的学校,实现同一地区中职学校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通过统筹优化各类别、各层次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了中职学校近百所,剥离、合并或撤销本科大学附属的高职院以及调整、撤并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5所。
与此同时积极实施职业教育示范(骨干)院校建设计划。到2012年止,全省共立项建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骨干)院校7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9所,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近5.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吸收行业企业投入和学院自筹等建设资金近10亿元。今年6月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展了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作。计划从2013年到2017年,重点建设65所左右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20所左右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本级财政按照每所高职院校1200万元、每所中职学校900万元的标准予以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各市(县)财政等额配套。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46所国家示范(骨干)中高职院校为引领,以85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中高职院校为支撑的骨干示范院校队伍,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日益突出,有效带动了全省职业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五)对接辽宁产业集群建设省级示范专业群
2011年,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启动了“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依托各地区产业优势,通过专业集聚和提升,培育符合辽宁地方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的能力。同时,通过专业群主干专业的建设,带动了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升,打造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从而引领全校乃至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逐步形成以示范专业群为引领,对接我省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目前,我省中、高等职业学院校已立项建设省级示范专业群269项,省本级财政投入专项建设经费计1.9亿。
(六)创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活动对接的问题,我省在认真总结和分析以往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于2011年出台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特色在于:一是每个基地必须设计、选择具有教学和生产双重属性的,能够覆盖专业教育核心内容的典型产品,作为贯穿基地建设与组织的纽带;二是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的要素和环境配置各种仪器设备,设置相应的环节,寻找并连接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结合点。目前,省本级财政现已投入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中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项目292项。通过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基于生产(服务)活动真实情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师资培训体系,一批具有全新实训功能、全新运作模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已初步形成。
(七)加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省科学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组织开展以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及课程开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集中培训及企业专业实践;组织开展以提高领导能力、战略思维和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长培训。仅近五年来,省财政共投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累计完成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国家级培训近2000人次、省级培训10000余人次,共评聘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近300名。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所占比例为33.5%,提高了16.3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48%,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87.7%,提高了7.9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的37.3%,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八)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以来,我省以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7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转发了《关于推进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了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2007年以来,省财政及各地配套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专项经费近2.5亿元,现已开发了中职主体项目22个,高职主体项目15个,大型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系统50余个,在30余个重点专业领域初步建成了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目前,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已在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满足省内95%以上职业院校在校生学习需要。
在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我省注重同步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开发。今年初,“辽宁省职业教育效率平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我们正在研发建设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平台,为学生开辟多终端自主学习环境,不但实现自动筛选资源、自动分类资源、智能评价资源,而且能够实现学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公共场合触摸电脑等登录校园网即可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从教室、电脑机房,走向校园,走向广大学生身边。
目前,在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已形成了重视信息化环境建设、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的良好氛围,对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010年起始的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上我省代表队,连续四年力拔头筹。
(九)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51所,15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已成为我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农村职业(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不断健全,年约完成各级各类培训超过100万人次。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以乡(镇)、村成人(职业)教育为基础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政治、文化、技术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自主办学与联合办学并重的多种模式、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功能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省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规模流动已成趋势,适龄人口持续下降,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积极实施,这些大的社会变革赋予了县级职教中心新的历史使命。它必须真正发展成为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所需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区域先进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基地。为区域“三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现区域居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因此,我省现已开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省职教中心进行新一轮的规划与调整。对设立在县域面积比较大,人口相对众多,城镇化率不是很高,县域内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职教中心,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并重,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尤其是现有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单位,促使其向农村职业学院方向发展;对设立在中心城市郊区以及“有县无城”的职教中心,原则上不再举办学历职业教育,以社区教育为主,并承担起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本区域农民转化为市民所需接受的培训工作。我们将通过实施分类指导,设计选择新的发展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我省新农村建设,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好
长期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仅近十年来,我省分别于2003年、2006年两次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2011年,又编制印发了《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省本级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由2002年的300万增长至2011年的2.3亿元,增长了近80倍,而且“十二五”期间将保持逐年递增,为我省职业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建设了一支高水平职业教育专家队伍
我省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观念新、专业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专家队伍,参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制度的制定,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体系和培养模式等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与理论支持。
(三)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内涵建设
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立足于辽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具体项目设计上,力求不躁进,不盲从,不折腾,扎扎实实抓内涵建设,注重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不搞形式主义。
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我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亟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大环境还有待强化。各地、各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重文件轻落实、重规模轻质量等现象。特别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还没有真正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教育公平、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识、研究与摆布职业教育工作。部分地区在职业教育统筹与规划、经费投入保障、基础能力建设、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政府还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理念不够先进,对经济形势走向、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反应不够敏捷,专业设置与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结构还满足不了需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三是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还不十分健全,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没有形成有效促进校企密切合作、行业指导的政策制度保障;职业院校编制管理办法、专业师资培养和引入机制还有待于逐步建立和完善。
四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尚不完善。从国家层面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明晰,特别是专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技能型人才等级、类别划分的对应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教育内部思想认识、教育观念还远没有达成共识,政策措施也没有跟进。总之,我们的试验缺乏必要的政策与理论指导。
下一步,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立足于辽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身之短,切实贯彻落实《纲要》和《意见》的要求,以实施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项目为载体,稳步推进辽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体制机制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快推进示范院校、示范专业(群)、创新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力争早日实现建设辽宁职教强省的战略目标!
辽宁省教育厅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