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良,现任陕西商洛中学副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商洛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立人以德,用爱心诠释敬业
刘占良1981年加入教育战线。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座右铭。对于教育的使命刘占良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坚持把爱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德立己、以德立人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用自身言行催发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以启发诱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刘占良深知山区学生求学不易。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对学生倾注了火热的爱心。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学生只是在认知、情感、态度上有差别。为了促使班级整体健康成长,在座位安排上,他让自制力不同、学科兴趣不同的学生相互搭配、互帮互学,有效地提高了班级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学习质量。
刘占良把爱心撒播到学生们的心田。一名学生,进入高三时,父亲突然病故,家里经济困窘,这名学生面临辍学。刘占良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温言细语地安慰这名学生,并倡导全班同学为其捐款,帮助他度过了难关,并顺利地考入西安石油大学。还有一名学生,因学习用功、疲劳过度,晚上11点多晕倒在教室,人事不省,刚进家门的刘占良接到电话后急忙返回教室,背上该生去医院,掏钱给学生看病。第二天,他让家人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学生的病床前。
有一次,一名学生因与父母争吵而离家。刘占良得知此事,与两名教师一起在寒冷的冬夜,一家家地拨打电话,挨个地查旅馆,直到夜里两点多,才在东郊一个网吧内找到了该学生。在刘占良的耐心教育下,这名学生终于与父母回家,家长为之深深感动。
刘占良对家庭贫困学生也是关爱有加。当他看到有些学生衣衫单薄、用功苦读的身影时心疼不已,率先在支部会上提议党员与贫困生结对子,倡导全年级师生捐款捐衣。他还积极与商洛中级法院民事第三庭的法官联系,促成他们与10名学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改变了这些学生的生活状况。他经常给经济困难的学生买棉衣、买鞋袜,看到体弱多病的学生难以支撑时,买来水果和奶粉。
立业以勤,用执着诠释高效
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刘占良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和研究。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商中数学的领军人。刘占良的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想,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逢他上课,学生们神志集中、思维活跃,他们说:“听刘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刘占良曾有5年初中数学教学的经历。1986年,学校安排他担任高中数学教学。第一轮高中教学的3年间,他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认真研读相关著作。3年里,他书写了12万字的学习笔记。此后,他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成长为商洛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他把数学课分为概念型、探求型、习题型和讲评型四类,辅以相应的“导、议、讲、练”步骤。数学教研组以此为经验在数学老师中推广应用。
刘占良当数学教研组长和高三备课组长,他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方面归纳总结出“两条线复课法”和“滚动分层练习法”,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感悟能力和练习实践能力。
在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期间,尽管事务繁忙,刘占良一直坚持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即使担任学校教学副校长之后,他依然坚守教学一线,把教学作为立业之本。
立言以精,用钻研诠释智慧
刘占良酷爱研究,善思考、勤实践。1990年,27岁的他就担任了数学教研组长,在教课之余,他悉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把研究作为教师自我成长的根本途径,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新方法。
1990年-1995年,刘占良在学校推广上海“青浦经验”,实验报告《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的试验》获省级论文一等奖。他倡导在教研组内每人每学期上好5节“数学活动课”,探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在他的带领下,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科研活动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刘占良还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分析、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教案书写、教材分析、方法运用等方面给予指导,使青年教师迅速独当一面。
教研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刘占良在长期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探索总结出的为“学”治“教”、抓“纲”务“本”、以“练”促“能”的教学教研思想,把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这种做法由数学组推广辐射到其他教研组,促进了市内各重点中学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他1998年至2001年主持了省级教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2004年至2006年,主持开展商洛中学教研中心安排的《现代技术手段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实验研究;2008年-2009年参与陕西省《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制度保障》研究;2007年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广泛影响。
实施新课程以来,刘占良担负学校新课程组织实施的具体部署安排,坚持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优化课堂实效为立足点,以优秀教学案例为突破口的新课程实施思路,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1234”的实施策略,即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转向、四个注重:
“一个中心”就是要求每位教职工全面理解和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两个重点”就是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优化课堂实效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他优化课堂教学实效,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每周一课”教研活动,锤炼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度、教学方式的细度、课堂容量的密度,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三个转向”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体系,以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为实施平台,努力实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由“应付型”转向“责任型”,工作能力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方法途径上由“传统型”转向“创新型”,进而达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个注重”的原则是,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塑造和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够相互转换;注重教学活动基础,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注重教学活动背景,使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现实生活能够联接。
在刘占良的组织协调下,各教研组共开发出48种校本课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很多课深受学生欢迎。商洛中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有44件﹙篇﹚获得省级表彰奖励;在市教育局连续两年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中,每学科都有学校教师为主讲人;有12篇教案、论文被采纳编入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著的新课程培训资料;有18名教师在市级新课程示范课中获奖。在2007年10月,学校承办了“西安—商洛高中新课程研讨交流活动”;2008年4月,商洛中学接受了省新课程专家视导组的检查;2010年10月,省教育厅新课程调研组来商洛中学调研,对商洛中学新课程实施的做法和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商洛中学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陕西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等称号。
立功以诚,用拼搏铸就辉煌
2007年8月,刘占良担任商洛中学教务处主任,主管学校理科教学、新教师培养和年级的常规管理工作。
当教务处主任,他首先从教学环节入手,以谋求最佳教学效果。他主持修订了学校日常考试检查制度,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查等诸多环节在质和量上做出了具体要求。对初上讲台教师的培训工作,他提出“一年上路,两年适应,三年挑大梁”的培训目标,组织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联合教研组、年级组,定期组织多层次的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举行全校性的教学能手赛教活动,促进新手尽快适应高中教学。他每学期都要安排时间去听课,及时发现并解决新教师成长中的新问题,帮助新教师迅速、健康地成长。
2011年,刘占良担任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他多次带领年级管理干部和青年班主任赴外地考察交流,学习借鉴高效课堂教学和管理模式,主持研究制定了《商洛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编印《商洛中学高效课堂实施研修资料汇编》,组织开展系列培训,积极启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带动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商洛市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好成绩,共有32件作品获奖,学校荣获省、市优秀组织奖。
优秀高尚的师德修养,娴熟精巧的教学方法,严谨细致的教研作风,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刘占良深受学生的欢迎、同仁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是校内外广泛认可的“金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