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一路踏歌行 十载谱华章

——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大事回眸(上)

2012-11-0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十年。

  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两基”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启动,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十条”的出台,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签署,在举全国之力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浪潮中,新世纪中国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挺立潮头。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十年,正是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十年。

  2002年到2012年,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从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十年间,伴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演进,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行。

  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中国教育事业在改革创新中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兼顾质量与公平的内涵发展之路。优先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回溯这十年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每一个节点上的教育“大事”背后,都深深浸润着对于人的关怀与尊重。

  站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的起点,让我们再次梳理十年间这些教育“大事”背后的关键词,再次感受这些国家决策、大政方针曾经带给我们的心灵悸动。

  关键词: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民办教育促进法

  ●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通知》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要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完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8月2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决定》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为社会输送22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目标。

  ●11月8日—14日,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明确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明确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在1997年前就被列入立法规划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经过4次审议之后,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与1997年制定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相比,《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关键词:加强农村教育·质量工程

  ●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十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是对已颁发的幼儿教育法规文件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4月9日,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12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当时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顺势出台。

  ●9月19日至20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由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此前的9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决定》确立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明确了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关键词:“两基”攻坚·思想道德教育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制定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正式实施。

  为实施《计划》,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用4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该《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5月10日至11日,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举行。

  《意见》是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要求,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3月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新一轮《行动计划》,是在1998-2002年顺利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定。十六大闭幕不久,教育部决定继续采取行动计划模式,在充分听取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汉城汉语水平考试韩国办事处举行挂牌仪式。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之一。韩国“孔子学院”由国家汉办委托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建立,成立后将首先建起一个具有5000余册有关中国文化和汉语图书的资料室,以促进符合韩国实际情况的汉语教学事业,并作为中韩两国高等教育机关进行交流的窗口。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3月4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启动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阳光工程”。

  该工程旨在把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全部公开,将招生录取工作置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建立并完善招生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招生管理,增加招生工作透明度,更好地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

  ●5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次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要求用3到5年的时间,努力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10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1月7日至8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12月24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1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关键词:义务教育法修订·特岗计划

  ●3月12日,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讨论时所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发表后,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为推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3月12日,教育部党组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宣传活动。

  ●5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该计划在不改变教师管理事权的前提下,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由国家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校担任特别岗位教师。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该计划是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吸引高学历人才从事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就业的实际行动。

  ●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将实施素质教育写入法律,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

  ●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

  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要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报记者 柴葳)

(责任编辑:于晓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