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中心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新华社发
这是一组让人振奋的数字:从2002年到2011年,全国幼儿园增加5.5万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增加83.67万人,在园幼儿人数增长1388.43万人。
十年跨越,天翻地覆!站在2011年这个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年份,62.3%的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让我们有理由自豪地宣告: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0%”的目标,已经提前4年实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加速发展,保教水平大幅提高,均衡发展逐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学前教育”已成为各地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闪亮的词语。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十年奋进,十年跨越。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幅崭新的学前教育发展宏伟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将发展学前教育提到国计民生的高度
“重视学前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号召,这也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及学前教育。
短短6个字,将学前教育置于国计民生的高度,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而言,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数以亿计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而言,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这一重大决策,将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童年。
曾几何时,一个场景深深刺痛人们的心灵:帐篷、行军床、长长的队伍,200多名家长在一家公办幼儿园外长达9天8夜的安营扎寨,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
“孩子上个幼儿园太难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人民群众意见较多。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学前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国计,更是民生。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过低,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长期束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脚步。加之近年来生育高峰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幼儿园入园需求的井喷,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集中显现,把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从边缘推向了内核。
学前教育的发展始于改革,改革源于思想认识的转变,这些都注定了学前教育的新政策、新举措,必定带有强烈的先锋精神和革新意味。
2010年7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施行,第一次将学前教育专章单列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国十条”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明确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突出强调“两个提高”和“两个倾斜”。“两个提高”,即在财政的“大盘子”里面,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要明显提高;在教育经费的“盘子”里面,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要明显提高。“两个倾斜”,则明确了新增财力要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2010年12月1日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进行了专门部署。2010年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位列十大试点任务之一。
借“国十条”的东风,全国31个省份相继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1年9月,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全部结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3年内各地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更是为各地切实发展学前教育保驾护航。
党和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让学前教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亮点。
公益普惠兼顾秉持学前教育本质属性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西藏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正式划入免费教育范围。而在陕西省宁陕县、吴起县、高陵县,山西省长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等地,已经实现了延伸至学前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
公益性与普惠性,是各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的一条准则。一旦放弃这个准则,则从根本上违背了党和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初衷,也将改变学前教育发展固有的民生走向。
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构建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既是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各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是对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坚守。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首次在国家层面实施学前教育一系列重大项目,支持实施学前教育四大类7个重点项目。2011年,北京市提出3年投入50亿元,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增加学位7.5万个的目标,使学位提供总量从27.8万个增加到35.3万个。
各地努力扩大具有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并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等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2011年,大连市要求新建小区都要同步规划和建设配套幼儿园,建成后要无偿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办公办幼儿园,切实为小区居民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福建省今年继续对全省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标准是每生每年100元,可用于民办园购置设施设备、教玩具、安防维护设施,以及园舍大型维修项目支出和园舍零星设备购置或维修项目等。
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是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执着坚守。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制部门作出决定,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逐年下达编制,以解决“双语”幼儿园的师资问题。今年3月15日,山东省启动实施了全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公共财政核拨幼儿园相关经费提供了政策依据,解决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
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措施,规范学前教育管理,让每一个适龄幼儿都能接受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更是对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执着坚守。
201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
严防“小学化”,解学前教育发展困局
小学还没上,就能读懂大部头的书籍,读诗诵经也是有模有样,说起外语来洋腔洋调,这些“早熟”的孩童每每被家长们提及,总伴随着艳羡的目光。越来越多“神童”的涌现,其背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愈演愈烈,裹挟着幼儿和家长,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成长困局。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的科学保教动员令,无疑是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迎头一击。2011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幼儿园看望小朋友和幼儿教师,并亲笔题词“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将学前教育的内涵发展引入公众视野,也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岁能背诵五言绝句,两岁识字2000个、背诵30首以上古诗,三岁识字达到3000个,四岁左右能流畅地读书、看报纸,五六岁时会使用汉语字典,喜欢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这种严重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臆想类广告宣传之所以有市场,其背后是一些地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泛滥。超前识字、外语教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严重误导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也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被其他学段所取代,也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段。科学研究表明,超前学习和强化训练,由于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会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为彻底让学前教育发展“脱困”,在党和国家的直接关怀下,一项项学前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密集出台。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要求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为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向全社会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今年5月19日,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在北京启动。从今年起,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被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为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今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在科学保教的道路上,除高屋建瓴的政策设计之外,各地也进行了不懈的实践探索:
——安徽省严禁小学起始年级压缩拼音教学时间,严禁突击完成拼音教学任务,严禁加快计算教学进度。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安徽省将全面取消学前班,各类公、民办幼儿园、幼教点一律禁止小学化教学,有效避免了不恰当幼小衔接对幼儿园教育的误导。
——厦门市制定了学前教育入学片区管理制度,幼儿严格按户口地址就近入园,同时加大对公办园的投入力度,使教师福利待遇与办园经费都有了保障,避免了各幼儿园抢生源,消解了幼儿园刻意迎合家长不恰当需求的动力。
十年跨越,而今从头。
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体制机制逐渐理顺,政策法规逐步健全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科学保教、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切实行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一次次尝试,都强有力地推动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向前迈进。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曾经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事业正循着一条由弱到强的发展路径,执着前行。因为,这项事业肩负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记者 苏令 柴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