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青岛市第26中学初二学生李文琪格外难忘。她第一次走进“社会课堂”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全球首家有孔虫科普基地,观察、欣赏珍贵的有孔虫实物、模型、照片,令她大开眼界。
“‘社会课堂’里上千种标本模型让我目不暇接,我深深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美妙奇幻。”李文琪告诉记者。更让李文琪兴奋的是,在科普基地,她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洋原生动物学家郑守仪的亲自指导。“我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了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有孔虫,就像万花筒,五彩斑斓。郑奶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为我打开了科学兴趣的大门。”
李文琪的家长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社会课堂”,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暑假无处可去了。李文琪说,以前一放假,父母总是给她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暑假过得比平时还累。“现在,我可以兴高采烈地在‘社会课堂’里寻找知识、寻求快乐了!”
据青岛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教育处处长李信阳介绍,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青岛市开辟了200处“社会课堂”,分为文化博览、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人文景观等12个类别,向全市城乡100万名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按照《“社会课堂”场馆指南》的介绍,持参观券在任何时间到任何场馆学习、参观,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社会课堂”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网名为“兔八哥的妈妈”的学生家长在网上留言说,暑假再也不用为孩子可能上网吧发愁了,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社会课堂”。她为儿子选了几十处场馆,作为假期课外学习的新去处。
积极参与“社会课堂”活动也被写入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暑假工作安排”。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姜元韶告诉记者,为确保“社会课堂”暑假在中小学校扎实推进,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课堂”活动,使“社会课堂”成为学校课堂的重要补充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
如今,无论是在青岛的城区还是农村,也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如果问他们暑假最愿意去哪里,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社会课堂”。
■本报记者 孙军
发自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