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海南省开展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探索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

2012-05-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实施“思源学校”模式,着力推动教育扶贫移民

  ●立足标准化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实行“农村特岗教师”制度,加强师资建设

  ●充分发挥思源学校示范辐射作用

  2007年起,海南省昌江县将该县王下乡的初中生全部迁至县城学校就读,以此逐步减少王下乡的人口,达到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又有效地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拓展了易地扶贫的内涵,成为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最初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将教育扶贫移民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在全省全力推进。

  一、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进展情况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主要是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用于接收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至今没有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等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工程学校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为省、市县财政和香港言爱基金共同投入的“思源学校”,模式二为省和市县财政资金投入改扩建的教育扶贫移民学校。截至目前,模式一的一期思源12所学校已顺利运行了两年多,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果;二期思源4所学校于201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期思源8所学校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模式二的改扩建教育扶贫移民已完成一期9所学校建设,二期5所学校预计2012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详见表1。

海南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一览表

类型

所在市县

建筑

面积

学位数

投资总额

进度

一期思源12所学校

文昌、临高、五指山、东方、定安、屯昌、昌江、乐东、陵水、白沙、保亭、琼中

187816

平方米

21700

总计2.79亿元,其中省财政6550万元,香港言爱基金捐助1.69亿元,市县财政配套3779万元,其他资金711万元

200991建成开学

二期思源4所学校

儋州、万宁、澄迈

82951

平方米

6900

总计2.23亿元,其中省财政600万元,香港言爱基金捐助5550万元,其余为市县财政配套

201191建成开学

三期思源8所学校

东方、定安、屯昌、澄迈、临高、乐东、陵水、琼中

280000

平方米

18500

计划总投入8.6亿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捐助1.5亿元,其余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配套解决

计划于201291日建成开学

一期改扩建9所学校

儋州、文昌、琼海、万宁、澄迈

46341

平方米

5500

总投入6729万元,其中省财政5000万元,市县财政1476万元,其余资金253万元

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期改扩建5所学校

临高、乐东、陵水、东方、屯昌

17633

平方米

1600

总投入4220万元,其中省财政3000万元,市县配套1220万元

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9月投入使用

 

  二、实施思源学校模式的主要举措

  (一)建设标准化设施,引进优秀人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思源学校立足于标准化建设,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均统一按照教育部最新标准配备,做到硬件达标但不奢华。同时,为了确保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思源实验学校教职工配备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规模、编制核定、岗位设置、学生来源、教职工配备办法等。根据文件要求,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学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和“农村特岗教师”,公开招聘的校长岗位薪金按年薪12万元人民币的标准发放。目前已聘任了16位校长、93名学科骨干教师,并为每所学校配备了不少于50名的“农村特岗教师”。

  (二)从边远贫困地区接收生源,政府提供生活和交通补助。思源学校在生源选择上严格把关,由当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前制定学生移民方案,宣传学生移民政策,以整体搬迁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为主要方式。通过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各市县还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

  学生进入学校后,政府为所有移民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绝大部分市县政府在省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昌江县增加生活补助标准至小学生每人每年182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2080元。东方市、陵水县分别是小学生每人每年12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500元。屯昌县还对单亲、孤儿等采取了差别化补助措施。

  (三)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思源学校是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占到80%以上,学校后勤管理、安全管理成本高。首期思源开学后,普遍反映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省、市县财政首先采取专项资金和临时补贴等方式弥补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后经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将学校公用经费缺口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安排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充实加强后勤服务人员,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转。

  (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思源学校是新建学校,师资队伍以新聘“农村特岗教师”和调整学校中调剂过来的教师为主。新聘“农村特岗教师”敬业精神强,工作积极主动但教学经验相对缺乏;调整学校中调剂过来的教师一开始由于不适应思源学校较为严格的管理方式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出现不服从管理甚至要求调离学校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思源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拜师帮教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爱岗敬业、作风向上的教学团队,迅速提升了“农村特岗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改变了海南农村地区教师较为懒散的工作状态,为思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多渠道入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思源学校学生基本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地区,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校通过建立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骨干的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队伍,以家访、开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经过不懈努力,学校有效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学业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源学校模式成为海南省加快促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充分发挥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以思源学校作为农村地区校长、教师队伍的交流培训基地,采取互派挂职、跟班学习等形式,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省教育厅组织海口地区优质学校与思源学校结对子帮扶,形成以思源学校为中心,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支持思源,思源学校辐射带动当地农村学校的教育支援模式,也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首期思源12所学校办学两年多来,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举止文明礼貌、学业成绩提高明显;思源学校管理规范、校容校貌整洁美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已成为当地最受群众欢迎的学校之一,其办学成就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周边的学校。

扫描分享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