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琴 柴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完全归结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还运行在主要依靠低估值产业的水平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中端和高端技术岗位。”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郭荣近日表示。
郭荣认为,没有人从学校一毕业就能成为创新人才,必须经过社会的磨砺和锤炼。“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逐渐增加,才能促进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产生更多的中高端技术岗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郭荣说,高校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让学生了解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向,如何看待岗位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社会,缩短社会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