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勇担教师培养新使命 打造本研衔接师范生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4-06-17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师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国家高度重视教师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实施了师范生公费教育、“硕师计划”“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培养项目。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是此前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的迭代升级,是向更高水平教师人才培养和供给的现代转型,是新时代中国式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层次跃升,更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前瞻性布局、战略性谋划。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

  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是主动适应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整体升级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战略工程。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已基本实现由“中专-专科-本科”向“专科-本科-硕士”的结构升级,硕士层次教师是中学教师培养补充的重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仍以本科为主,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培养一批具有硕士学位、富有教育家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人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学历结构、高质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是先行探索本硕衔接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引领教师教育转型升级的战略先导。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一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长周期、紧衔接、高标准的特征,将为师范院校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规格,涵养师范生教育家精神,贯通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实践素养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部属师范大学的先行探索必将为中国师范院校硕士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提供新范例。

  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是有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保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区域、校际师资水平仍很不均衡,薄弱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面向全国,重点为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培养高素质师资,毕业生不得定向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主城区任教(五个自治区、陆地边境省份、海南省、贵州省、青海省除外)。该政策将吸引和支持大量优秀人才带编到国家需要的地区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以有效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带动全国基础教育整体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积极践行部属师范大学的初心使命担当

  办好师范教育是部属师范大学的第一职责。培养优秀教师人才是师范大学的初心使命担当。师范大学是教师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部属师范大学是教师人才培养的领头雁,是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卓越教师与未来教育家的策源地。自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部属师范大学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15万名优秀教师,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部属师范大学应当也必将在硕士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战略需要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第一选择。东北师范大学一直秉持“强师报国、求实创造”东师精神,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动摇。从上世纪80年代的“长白山之路”到90年代的“优师工程”,从新世纪“U-G-S模式”再到新时代“未来教育家工程”,学校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主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开创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引领示范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新世纪以来,学校已先后探索了“4+2”“3+1+2”“校内推免生硕士先修课”等多种本研衔接师范生培养模式,为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是东北师范大学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伴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东北师范大学教师人才培养整体上将以硕士层次为主,因此也将成为学校师范生培养的第一要务。学校将汇集全校之智、凝聚全校之力,创造性地落实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继续当好教师教育排头兵,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东师力量。

  三、锚定尊重创造,聚力打造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确立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本研衔接师范生培养规格。学校将紧密围绕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对师范生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学科素养、实践素养等新要求,坚持践行东北师范大学“尊重·创造”教育理念,将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创造力特质确定为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构建学科理解力、学科转化力、实践迁移力、反思研究力“四力合一”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人才培养规格体系。

  创新实施“3+1+2”全程贯通、本硕一体培养模式。学校将创造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师德涵养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教育实践体系和科研训练体系之中,对公费师范生本科4年和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进行一体化设计,建构“3+1+2”全程贯通、本研一体培养模式。本科前“3年”以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为重点,倡导注重过程的探究教育,激发学生基于兴趣的内生动力,养成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奠定人文与科学素养,夯实学科素养,掌握学科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大四“1年”强化师范生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与高位整合;系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深刻体悟教育实践,全面夯实教育素养,培育乐教爱生的教育情怀。硕士阶段的“2年”深化学科理解,贯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强化将“知识形态”转化为“问题形态”,再将“问题形态”转化为“方法形态”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能力。

  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一是建强建优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师资队伍。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在职研修、绩效奖励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二是数字赋能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培养。建设未来教师智慧教育中心,升级改造师范类专业的学科教学实验室、理工科师范类专业标准化实验室;升级师范生信息化平台,构建多维联动、立体交叉、虚实融合的智慧教育环境;升级拓展“U-G-S 2.0”,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三是强化组织支持与毕业生跟踪服务。成立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组,制定“3+1+2”全程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做好履约任教毕业生专业发展的追踪调查与指导服务,鼓励毕业生报考教育博士研究生,助力他们成长为当地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徐海阳)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