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最好的评价标准是价值和文化,而不是各项指标。非常有幸,我所工作的合肥工业大学,目前已经形成了“考核以育人为根本、评价以贡献为核心、激励以价值为导向”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激发着教师的发展潜力和创新动能。
2018年12月,我从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后出站,以“黄山青年学者”的身份被引进至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任研究员。“黄山青年学者”是合肥工业大学面向青年人才专门设立的岗位,在引进考察时,实行学术水平与成长潜力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不唯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和奖项,目的是让潜心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了让教师真正回归教育初心、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让科研人员避免“短平快”行为、真正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合肥工业大学构建起了由“数量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的新评价体系,形成了基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公共服务”的三元结构奖励性绩效机制。这一机制不是将论文数、项目数、专利数、经费数等做简单加法,而是重点考察代表性、创新性成果的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这样可以让我们真正做到胸怀大局,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技术以及产业实际需要,潜心深耕,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攻克核心技术。
正是在这一格局下,从教6年来,我从未因需要完成学校的考核指标而烦神,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谋划尖端科学研究中。我致力于自动化、智能化医疗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不久前,我所研发的微创手术精准测量系统“工大阅体”,已在华西医院等医疗单位投入使用。
这个学期,我为本科生讲授的是C语言编程这门课,这是计算机学科的入门基础课。在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C语言在五年之后可能就会被淘汰,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它?因为我们所学的,不是形式和工具,而是其背后的逻辑,这能帮助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找准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真正所需,引领大家更好开展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作为一名90后教师,我所希望的,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把鲜明的价值导向传递给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