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河南公示了评选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质量评价实施优秀案例100个,其中包含郑州市中原区等9个县域优秀案例、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等28个学校优秀案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等63个学生优秀案例,进一步扩大科学评价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今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要求以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为评价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完整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整体布局规划,构建区域评价新体系
“我们梳理了区域近几年劳动主题实践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做法和经验,构建了三大劳动主题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将抽象的评价模式用更直观的模型展现出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副局长郭淑娟说。
管城回族区构建了大型劳动活动表现性评价“1+N+1”水滴模型,自上而下推动大型劳动主题活动表现性评价实施,以达成“劳—学—评”的一致性;研制了劳动周特色课程表现性评价“1+N+1”菱形模型,推进劳动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创设了常态化劳动课程表现性评价火箭模型,围绕劳动素养设定劳动目标、选取劳动任务、创设劳动情境、制定评价规则四个维度进行。
整体规划、洞察区域特点、分析区域问题,让教育评价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才能真正让区域教育大步走、稳步走。
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林州市优化布局结构,加强资源配置,不断坚持并完善“多元评价、特色发展、培根固基、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新乡市红旗区创新评价内容,从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增长值”入手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环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全面把握、整体规划,创新评价方式,寻找新的切入点,各地积极构建教育评价新体系,让教育评价在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激励方式,打造学校评价新模式
教育评价,主阵地在学校。
用“小奖章”成就好习惯,开封市实验小学创新建设“好习惯奖章”激励性评价体系。“‘好习惯奖章’有礼、智、健、美四类,由小奖章、大奖章和水晶奖章3种类型组成。孩子们第一次兑换任意一枚大奖章,即可获得一条红色绶带,我们为孩子颁发绶带的仪式会选在重大节日举行,身披红色绶带的学生能够瞬间成为备受瞩目的榜样。”开封市实验小学校长张莉萍介绍。
贯彻落实“双减”,减负提质增效。在“双减”过程中探索教育评价新路径,也是各学校探索的方向。
鹤壁市致远中学以“作业超市”助推“双减”减负增效。教师提前摸清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解题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做好“备货”工作。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近期知识掌握情况自主选择作业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选择,实现及时“换挡”。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着力构建“五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安阳市东南营小学用“多彩跑道”评价记录册收集学生自我、同伴、教师等方面评价,聚焦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河南各地各校发掘自身特色,认清学生发展规律和现状,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初步形成了“评价各不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关注个体差异,开辟学生评价新路径
“我们持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毅力。”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校长岳丽鸽表示,该校创新建设“幸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从幸福观、幸福能力、幸福身心、幸福审美4个维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个人纵向分析。
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设“魅力东东”评价体系,以德育为阶梯,着力构建育人评价新模式;郑州市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构建“四彩”评价体系,涵盖学生日常习惯养成、课程素养、个性化校内外活动及成长状态和潜力……
如何将评价具象化?河南各地也交出了探索的“答卷”。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将学生发展评价变为“争章集邮”活动,精心设计了博学善思、诚信友善、健康安全、正衣净校等9种行动主题,并将其内涵融入9枚主题鲜明的小邮票和14种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印章中,让学生争取印章和邮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考试测验作为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较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为此,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展小学阶段非纸笔测评,综合考查学生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测评的最终结果也会录入期末总评,全面展示学生发展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发展教育质量评价,引导各地各校改革评价方式,形成教育良好生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三级调研员杨红星说。(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姚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