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年紧盯教育经费投入,2020年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2022年依法督导相关县区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近10亿元;连续3年将“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常态化督校4.1万人次,督导各地办好教育“双减”民生实事6200余项……
近年来,陕西省紧紧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出台《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若干措施》,连续两年将教育评价改革列入省委、省政府工作要点,将改革“蓝图”转化为“施工图”。持续在督导评价“五化五提升”,即督导管理体系化,提升组织领导力;运行机制规范化,提升考评作用力;督导问责精准化,提升监督执行力;队伍建设专业化,提升督学战斗力;建章立制系统化,提升工作保障力上下功夫,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努力用实际行动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督导何为”的时代课题。
强力督政,为“国之大者”保驾护航
2022年,陕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赴子长市督导,反馈了“校园布局不够合理、生源流失较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持续跟踪问效。
“如负重荷,如坐针毡。”子长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张中驰如此形容听到调研反馈问题时的心情。
作为革命老区,子长市下决心按照“最优的资源给学校,最好的教育给学生”的优先发展理念,将“办好子长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民生实事之首,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坚持目标导向,建立整改台账,倒排工期,全面整改。
——咬紧牙关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22年教育支出5.2亿元,较上年增长22.6%,2023年预算经费5.52亿元。
——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布局。新建两所幼儿园,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划拨土地、整合资源、提升内涵,完成34所学校旱厕、浴室、食堂改造,有效化解了择校热问题。
—— 全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优化考核机制。下大力气培训选拔优秀校园长,累计引进高学历人才31人、招聘特岗教师498人。
在陕西省2023年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子长市比两年前的78.91%提升了15个百分点,省政府教育督导办给出评价:“子长市支持和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政策更加精准、举措更加有力、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安康市将县区政府及党政领导教育履职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并将党政领导个人考核结果由市委组织部记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
“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党委、政府,改革要落地生根,关键就在‘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安康市政府教育总督学杜宗辉说,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要想激发和调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就需要把教育发展与县级党政领导的绩效考评有机结合。
“督导评价是督促政府认真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的重要手段之一。”陕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省政府教育总督学王恒斌说。
近年来,陕西教育督导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服务大局,在推动政府履职尽责上下实功。一是持续深化党委、政府履职评价改革,构建“本级协同督政、上下衔接贯通、逐级压实职责”的评价体系。完成省政府履职协同自评和跟踪整改、线索核查。同步开展市县政府履职评价暨市县党政领导履责考核,全网采集问卷475.9万份,形成对11个市、21个延伸县政府的评价报告及问题清单,并逐一限期整改落实。二是连续10年把教育投入情况作为督导重点,全覆盖督查市县投入状况。2022年,约谈12个县、通报23个县,依法督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近10亿元,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着力督优质均衡,深切回应“民之所盼”
生字冒险岛、口算小达人、跳绳小冠军、劳动小能手……陕西省石泉县城关一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设计成情景游戏,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监测,学生每闯过一关就会获得相应评价,最后根据通关情况确定质量评价等级。
“趣考无纸笔,‘双减’乐无穷。”城关一小校长余顺康介绍,学校将“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相融合,推进减负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石泉县池河中学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智慧课堂、智慧评价两大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让农村孩子不离开家乡也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构建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5个维度评价指标,实现教学诊断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育评价改革以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变化和学校办学理念得到群众认可,仅池河中学就回流了近200人。”石泉县教体局局长张诗波说,在全省公众满意度测评中,石泉县连续3年超过90%,位居安康市前列。
民之所盼,剑之所指。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资源不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等急难愁盼问题,陕西省在2019年全域完成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后,继续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及督导评估,改进中小学(幼儿园)评价,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系统总结前三轮“316工程”(每3年1轮,每年督评6000所学校)的基础上,出台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方案,构建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的学校评价体系。
——持续将“双减”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制发省督学“双减”督导任务书和《责任督学工作指引》,制定“11+4+3”督导清单,即省级重点督隐形变异培训治理等11项;市级重点督县政府推进落实等4项;县级重点督学校规范办学、提质增效和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3项。累计组织“双减”督校4.1万人次,督导各地办好“双减”民生实事6200余项。
——探索开展样本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和样本县、样本学校教育质量增值评价。累计组织40个样本县,626所样本校、近3.3万名师生有序参加省级质量监测。督导地方及学校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整改方案,提升教育品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强督实导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创建”,做到覆盖县域内每所学校及教学点、覆盖学校工作各个方面的“两个全覆盖”。累计对10个市51个先行县开展省级过程督导和回访督导,黄龙、新城等36个县区率先通过省级评估。其中,针对省里反馈的2517个问题,汉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深入工地督查、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创建中的卡点、堵点问题;11个县区党委书记立下“军令状”,全力推进创建工作,3年累计投入87.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27所,补充教师5227名,最终整市全域通过省级评估。
……
着力强化“督之保障”,推动督导提能增效
离校还有200米时全体下车,检查减速带、安全标识设置情况,检查校园周边污染、安保情况,检查校园里电线电路情况,检查学校课程设置、课后服务情况……
担任西安市新城区政府教育总督学10年,每一次深入学校、幼儿园实地督导评估,陈芮都感到教育督导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督导首先要确保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开齐开足开好课程。”陈芮说,督导要督促指导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同时要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拨付督导专项经费100余万元,开发线上督评工具,锤炼一支来自教学一线、研究一线、督导一线的“教育督军”……以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为契机,西安市高新区实施智慧督导构建、评价标准创新、评价队伍建设、评价结果应用等,持续推动教育督导“带电长牙,生效生威”。
在陕西省政府教育副总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白燕看来,督学不仅是监督者、评估者,更是指导者、建言者。这要求督学具有为政府担责、向事业负责、对人民尽责的精神,教育督导工作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评判。
近年来,陕西省强化“督之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在教育督导提能增效上求实效,推动教育督导法治化、信息化,推动队伍专业化,做到履职尽责规范化。出台《陕西省教育督导规定》《陕西省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度。建成“省市县校”四级综合督导系统,实现督导评价工作高效便捷。坚持纵向上厘清事权责任,分级管理;横向上根据业务分工,政府职能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协同推进。同时,聚焦重点难点,严控督导和监测的数量与频次,减少多头评价,切实为基层减负。
“评价改革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人民至上,看硬件变化更要看内涵质量提升,重指标达标更重考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解决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教育发展良好局面,是教育督导的重要使命。”陕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副主任、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说,“近年来,陕西省切实发挥教育督导‘利剑’作用,做到指标数据、实地复核、专家意见与公众满意度调查全链条,督前、督中、督后相衔接,线上线下相对照,约谈问责和表彰激励相结合。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校园安全管理、学生综合素质、县区党政保障、人民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县域教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督促减、以督增效、以督提质,为办好三秦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