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

2024-06-12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项昌乐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党的二十大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作出深入阐述,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使命,为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造就大国良师指明了方向。

  赓续优良办学传统,在立德树人中践行教育家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兴教强国、立德树人的深厚情怀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和教育者紧紧抓住教育根本问题和办学根本任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

  以教育家精神汇聚精神动力。作为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建校初期,李一氓、段子俊、吕振羽、屈伯川等一批红色教育家,怀揣革命理想和教育情怀,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学校创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育人资源。

  以立德树人实践弘扬教育家精神。建校75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继承屈伯川老校长关于“学校的工作是一切为着学生学好”的理念,坚持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弘扬教育家精神中推动立德树人实践。近年来,学校发挥工程教育、创新教育、数智教育优势,坚持“深情怀、厚基础、宽视野、重交叉、强实践”,重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学域培养书院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和治国栋梁,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融汇教育科技人才,在矢志创新中践行教育家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应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文化自觉。特别是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立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第一”交汇点,要坚持以教育家精神立教立校,融入融汇科学家精神,投身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始终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守科研一线,瞄准学科前沿,勇攀科技高峰,做有情怀、有格局、有能力、有贡献的“大先生”。建校以来,师生先后参与完成了众多新中国重大装备设计、研制、建设工作,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多项“第一”,在新中国建设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新时代,师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长征五号、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国产核主泵等“国之重器”研发和“大国工程”建设中贡献突出,谱写“四个服务”新篇章。

  持续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最高追求,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双轮驱动”,推进有组织科研、全链条创新,构建“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科”一流学科格局,建成4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7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1项,3支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人才引领驱动,在锻造队伍中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应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汇聚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航标灯”。教育家精神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要求一脉相承,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为学、为事、为人的殷切期望,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作为“双一流”高校,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着力以教育家精神导航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战略支点和战略支撑。

  加强政治引领。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领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国情教育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党支部政治功能,加强政治引领吸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强化师德涵育。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教师工作格局,坚持“学校党委—基层党委—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加大典型选树,强化榜样引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严格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方面师德考核把关,筑牢师德高地。

  完善教师发展。构建分类卓越的教师发展机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职业全周期,加强教师始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师、青年教师导师等,着力做好“传帮带”。坚持卓越目标牵引,创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完善人才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通过“组合拳”“政策包”,引能人、育高端、储后备、抓关键,让学校成为教师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成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沃土。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