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教育家精神全方位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2024-06-0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钟登华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心系教师,2023年9月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给予了殷切期待,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农强方能国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字号”农业院校,深刻认识强农强国使命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殷嘱托作为启迪智慧的“金钥匙”、开拓奋进的“指南针”,以教育家精神全方位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全校教师争做解民生的先锋、治学问的先锋、育英才的先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矢志强农报国,做解民生的先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引领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民族大业的动力源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体现了教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使命追求。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涉农高校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农大传承弘扬建校119年来“强农报国”的红色基因和文化血脉,将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实践路径,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局建设了5个地方产业研究院、6个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238个科技小院、221个教授工作站、23个校外实验站,培育了94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立起“三院两站一体系”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及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引导教师胸怀“国之大者”,扎根一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曲周模式、河边村模式、青神模式,树立了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农大样板”,连续3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天下一家”理念,引领教师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世界农业合作平台,发起并承办首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积极推进中非农业合作与减贫示范村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共建国家的减贫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农大力量。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开拓创新,做治学问的先锋。“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是广大教师胜任教书育人职责和实现知行合一的必要途径。2012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视察中国农大时,要求学校要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农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锚定“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引导教师以精湛的学识、深厚的素养、创新的理念,做求学问道的榜样,为支撑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贡献。学校积极为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野外观测站等重要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进程;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全面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耕地保护与利用等专项行动,引导教师开展交叉研究攻关,提升涉农关键核心技术,激发原始创新动能,加快培育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两把“基因剪刀”突破了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卡脖子”技术,培育的“沃德188”“沃德158”等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国际垄断,农业科学学科稳居世界顶尖行列。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修身育人,做育英才的先锋。“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是广大教师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职责,“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教师躬耕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先决条件。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勉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中国农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行动指南。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把“润己”作为立身之基。学校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召开新时代人才工作会,绘就人才队伍建设新蓝图,多措并举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立德树人“大先生”。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把“泽人”作为立业之本。学校大力引导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担当起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责任使命,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格局,打造中国农大特色“大思政课”,推进“强基计划”五大机制改革,引领全国新农科建设,“大国三农”成为全国知农爱农价值观教育“金招牌”。学校教师身先示范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带领青年学子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创建科技小院,在“解民生、治学问”中育英才。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