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夏县实习基地的师生走进山西省运城博物馆,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古法染纸手工互动体验,帮助青少年增强热爱文物、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文化自信。
这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剪影,也是吉林大学求真务实开展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吉林大学党委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理论学习有序、调查研究有效、推动发展有方、检视整改有章,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吉林大学锚定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目标任务,科学规划“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纵深,把理论学习作为主题教育的一条线,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吉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以个人自学、专家讲学、集体研学、现场悟学、实践研学等丰富理论学习形式,推动中心组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同时,深化对院级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全校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吉林大学组织成立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制定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通过专题辅导、实践研学、交流研讨、集中述学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化、转化、内化,形成了真读书、有组织、有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
吉林大学还积极发挥科教优势,成立主题教育专家宣讲团、博士生讲师团,就如何做到政治站位高、理论把握准、家国情怀深、语言表达精、讲稿内容好等进行集体备课,深入校内外49个单位开展巡回宣讲,推动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
“三个聚焦”破解事业发展之难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深刻领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瞄准‘三个聚焦’,科学谋划选题,精准靶向破题,务实有力解题,形成了调查研究之风,破解了事业发展之难,结出了师生满意之果。”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吉林大学聚焦旗帜领航,充分发挥黄大年精神发源地的优势,研究确定了“传承弘扬黄大年精神”“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两个调研方向。学校相关领导走近国家级、省级、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了解发展需求、解决难点问题,与25个团队逐一签订建设任务书,出台支持“政策包”,打好共建“组合拳”。
学校还聚焦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东北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在发展中作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牵头成立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联盟、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举办首届东北振兴发展高端智库论坛、科教助力农业强省建设主题论坛,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今年3月以来,学校与省内单位签订横向科研项目398项,同比增长81.7%,合同金额2.21亿元,同比增长102%。
在深入调研中,学校发现“办学力量分散”是制约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其中工科建设单位涉及3个校区16个学院,合校23年来实质融合不足、发展合力不强。为了破题,学校将调研的主攻方向聚焦在“工科集群建设”,出台工科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专题推进会,确立五年的发展规划,旨在以点位突破带动学校整体跃升,聚焦发展瓶颈,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落地落实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吉林大学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和学校党委常委“五个带头”《工作安排》等12个制度文件,组建15个校内巡回指导组,实现了全校102个中层单位全覆盖。
在学校高度重视下,问题一项一项改,事情一件一件办。吉林大学迅速梳理形成了学校主题教育第一批问题清单,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相结合,出台87项整改措施,通过开展校园绿化提升工程,组织“万名学生走千企”等实习实践考察宣讲活动,启动打破时间与空间、学科与专业边界的“日新计划”等,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师生所向的问题。
学有成效、干有实效。主题教育期间,吉林大学产出了一批丰硕的学术成果,将科教优势切实转化为助力地方发展、服务东北振兴、驱动国家战略的新动能:学校化学学院高岩教授科研团队利用秸秆处理后得到的液化物,实现了秸秆直接还田改良盐碱土壤,让秸秆从“包袱”变成了“财富”;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课题组积极参与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项目,并在不久前申请到1份第六批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团队将利用真实月壤样品开展月壤微观力学性能研究;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赵玉岩教授团队与企业签订科研合同,对吉林省乾安县500公顷土地进行改良,探索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迅速改良土壤结构问题。(本报记者 任 爽 本报通讯员 冯子宸 芦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