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立德树人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价值追求、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如何能落细落小、如何由“道德灌输”变为“自觉遵守”、如何评价教育成效等问题,都成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沙坪坝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按照“爱国是为民之本,责任是为事之本,诚信是为人之本,友善是交往之本”的基本思路,积极构建教育目标、特色课程和监测评估三大体系,不断丰富“固本铸魂,培育时代新人”的区域德育实践。
一、构建目标体系,使价值准则教育落细落小
按照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价值准则教育目标体系,根据学段跨度大、学生认知水平不同的实际情况,研制了《沙坪坝区中小学价值准则培养分层目标体系》,按幼儿园、小学低段(1—3年级)、小学高段(4—6年级)、初中、高中5个学段,每个学段分别将“爱国、责任、诚信、友善”细化为5个教育目标要点,构成每个学段20个教育目标要点、5个学段共100个具体目标的完整体系。以“爱国”中的“热爱校园”为例,小学低段体现为“知道学校的全称,会说出学校各功能区的位置和用途,能与人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快乐故事”;小学高段体现为“知道学校的历史,会讲校史,能说出三位优秀校友的名字和主要事迹”。
总的来看,目标体系基本实现了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发展,既是行动指南,又是行为规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以时间为序体现层次性。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建立纵向衔接幼儿园、小学、中学三大阶段,横向贯通“爱国、责任、诚信、友善”四大价值准则的目标体系。
(二)以空间为纲体现整体性。依据学生道德关系发生“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情境规律,从“自我——亲密人——陌生人——社会(集体)——自然”五大板块,参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要求,确立价值准则教育的层次目标。
(三)以问题为基体现针对性。着力聚焦价值准则教育中的普遍性、突出性、基础性的共性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分层目标的研制,增强学生的认知力、感受力、判断力和行动力。
二、构建课程体系,让价值准则教育入脑入心
学生德性发展是一个由知识认知到情感体验,再到行为实践的过程,只有知、情、意、行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才能促进价值准则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构建学科育德体系,深化价值准则教育内涵
沙坪坝区将价值准则渗透到各个学科,努力构建各学科课程价值准则教育内容体系,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1.找准关联关系。找准各学科课程价值准则教育关键点,无缝衔接,有效实施,杜绝贴标签、牵强附会。
2.构建内容体系。依据课程标准,按教材分学期、分单元、分课时梳理价值准则教育内容,既突出全学科的共性要求,又兼顾不同学科的个性差异,系统构建各学科课程价值准则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3.优化实施策略。修订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在课堂评价中落实、在课后辅导中渗透,增强学科育德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开展优质课大赛和公开课展评活动,打造一批学科育德经典课例。
(二)打造三类特色课程,创新价值准则教育方式
着眼学生日常实际生活,构建思辨型、欣赏型和实践型三类特色课程体系,深化价值准则教育内涵。
1.思辨型特色课程引导学生认知建构,促进价值生成。以主题班会课为载体开展思辨型主题教育,思辨型主题班会突出学生现实生活中道德两难的求真特性、价值观念的内生特征和平等民主对话的理性特色,着力探求价值真义。制定了《沙坪坝区思辨型班会课评价标准》,实施系列化的道德认知建构,做到课前准备唤醒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课堂实施引导学生价值自主建构、课后践行注重学生价值自主实践,以师生、生生理性对话为主要实现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问题讨论中,达成价值认同,实现价值自觉。采用学校赛课、共同体赛课、区级赛课三级推进方式推行活动,形成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沙坪坝区“道德两难”问题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实践班队会文集》等系列成果。
2.欣赏型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促进价值认同。通过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活动,着力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内涵,促进价值认同。比如开展 “童画”“童书”“童剧”“童绘”四大系列主题活动,其中,坚持了15年的德育剧展演活动,聚焦生活、自导自演,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以典型人和事为对象,将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融入戏剧搬上舞台,注重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学生自觉地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熏陶了思想感情,充实了精神生活,升华了道德境界。《口哨声声》《小小沙粒》《攀登》《心中的那面国旗》等原创的精品德育剧,在全市乃至全国获得广泛好评。
3.实践型特色课程引导学生自主践行,促进价值内化。坚持“正面价值引导与自主体验建构相统一”的理念,着力通过直观、动态、过程化的情境实践体验,激发学生价值需求,丰富学生价值经验,固化学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主学习、感悟和成长。以“诚信”为例,独具特色的“诚信储蓄箱”,培养学生失物归还与认领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建立道德信任;“诚信考场”,通过打造无老师监考、无监控设备的考场,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自律;“诚信水吧”则是通过建立开放式、自助式购物平台,学生领取饮用水时自觉投入一元钱,引导学生体悟诚信义务。长此以往坚持下来,在得出学生诚信值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拓展“核心价值观+”,创新价值准则教育载体
沙坪坝区秉持“价值原则与行为准则有机贯通统一”的基本思想,遵循“生活化、操作化、层次化”的基本原则,努力创新价值准则教育载体。
1.“核心价值观+守则”。以开展价值准则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中小学生守则》落地落实落细。制定《中小学升国旗礼仪规范十条》,编写《沙坪坝区文明礼仪学生读本》,绘制《沙坪坝区新时代沙磁学子“十大好习惯”漫画集》,强调标准化、仪式感,追求入心、入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森林实验小学一年级二班学生吴睿博走进校园时,听到国歌声立即立正敬礼。这个画面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点赞。
2.“核心价值观+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在全区开展美丽校园、绿色校园、惜福校园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让静静的墙壁、走廊充满诗情画意,让每一间教室、每一处走廊、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花台等都会“说话”。各中小学结合文化建设开发了《融雅立德铸魂课程》《“公能”德育》《“你好!寒暑假”德育实践课程》《行而求雅 雅则弥佳》《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等100余项校本德育精品校本课程,结出了丰硕成果。
3.“核心价值观+活动”。依托“梦想课堂”、乡村少年宫等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民间艺术之版画、沙画、剪纸、书法、戏曲等文化沙龙活动300余场,孕育出《昨天、今天、明天》少儿剪纸、版画等精品作品100余幅。
4.“核心价值观+特色”。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载体,将红岩精神、基础道德教育、价值准则教育有机融入,注重情感渗透,精神培育和人文情怀,开展国学、非遗、戏曲进校园,打造黄杨木雕、剪纸show、幸福豆花、小郎中等特色项目,寓教于乐,全员参与。
5.“核心价值观+家庭”。充分发挥亲子课堂、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基础作用,以“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形式,开展“核心价值观家校共参与”活动,开展知识讲座、家风访谈、讲家教好故事、展家风家礼等系列活动;每学期给家长发短信近百万条、发放《告家长书》近20万份;开展“家访,在路上”活动,50多所学校的教师走进100000名学生家庭,有效地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触角延伸至社区、家庭。
三、构建监测评估体系,为价值准则教育把脉导航
把监测作为开展价值准则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监测标准、完善监测机制、建立师生表彰制度,为价值准则教育把脉导航。
(一)以标导向,建立监测标准体系
坚持“科学性、生本性、常态性、操作性”的基本原则,根据《沙坪坝区中小学价值准则培养分层目标体系》,制定《沙坪坝区中小学生价值准则教育监测工作方案》和《沙坪坝区中小学生价值准则教育监测标准》。
1.解决监测对象“多层”的问题。监测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以学生为重点,以入脑入心入行为标准,反映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突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层次差异,以及层次之间的衔接连贯问题。
2.解决监测主体“多元”问题。坚持多元评价,把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各学校、学生自己、家长、社会人士等纳入监测主体。
3.解决监测内容“多维”问题。紧扣价值准则教育目标,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客观行为和真实事件作为主要评测依据,重点观察学生在真实生活现场中的行为表现,抓住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要素,解决监测内容“多维”问题。
4.解决监测方式“多样”问题。年级全覆盖,一年抽样监测一部分学生,主要采取现场观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小学高段及以上学生、教师、家长等)等监测方式,解决监测方式“多样”问题。
5.解决监测结果“多用”问题。通过监测,考察价值观念水平发展情况,并作出客观事实性描述。在学校层面倡导学生、家长、学校、教师自我监测、自我调控、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教委层面淡化甄别优劣、分等分级,加强专业引领和指导,解决监测结果“多用”问题。
(二)以测诊效,建立三级监测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区、共同体和学校三级常态监测机制,以数据赋能,用评价育人,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立体层面,采取行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监测方法,对价值准则教育状况开展动态监测,并促进监测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衔接、协调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教育取得实效。
通过50多所小学的自测,对1301名学生的随机抽测,分别提取四个维度的数据,结果显示,99.4%的学生熟知价值准则,约九成学生在爱国维度、诚信维度、责任维度、友善维度表现良好。
(三)以评励教,建立师生表彰制度
聚焦价值准则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少年、美德少年、孝心少年、文明班级、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文明学校等评选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每年评选文明学校30所、文明宿舍50个、文明班级100个、文明家庭200个、文明少年200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开展“三个十佳两个一百”优秀人才评选,每两年评选表彰十佳校级干部10名、十佳教师10名、十佳班主任1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00名,塑造了全国道德模范李明素等教师文明典型;以红岩序列评选为载体,每年评选红岩最美少年10名、红岩美德少年200名,培育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郭佳佳、重庆市五心四好少年罗布卓玛、重庆市美德少年乔琳雅。
经过多年的坚持,沙坪坝区的价值准则教育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出国家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1名,市级专家2名;2021年—2022年,荣获全国优质少先队活动课3例,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1名;西藏中学《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扣好汉藏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获评教育部典型案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例获重庆市小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记者报道《让红梅花儿永放光彩——沙坪坝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掠影》刊于光明日报;红岩讲解员作品《小萝卜头的故事》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平台展播。
沙坪坝区价值准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不是终点,探索与实践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