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均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锦江区近年来开展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监测,其目的在于明晰锦江区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现状,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与难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优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培养策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指标确立:明确德育监测的具体内容体系
锦江区基于全国德育监测指标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品德发展水平关键指标,组建德育专家和监测专家研究团队,搭建锦江德育监测体系,聚焦“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监测。
经过德育专家和监测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监测包括了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4个一级维度。其中,行为习惯主要从文明礼貌、勤劳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4个二级维度来测量;公民素养主要从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5个二级维度来测量;人格品质主要从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4个二级维度来测量;理想信念主要从爱国情感、文化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4个二级维度来测量。
二、数据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待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到校访谈和现场观测等多种调查方式,在全区中小学进行德育监测,并形成区域、学校、学生个体的品德发展三级监测报告。
结合三级监测报告内容,区域召开专题数据分析研讨会,发现我区学生在德育监测中存在如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不均衡,小学生品德发展优于中学生。在学生品德发展总体水平上,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三大维度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中学生。小学生行为习惯4大维度(文明礼貌、勤劳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中学生。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亟待提高,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勤劳节约方面的“热爱劳动”指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中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亟待一体化推进和实施。
二是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发展不均衡,存在校际差异。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具体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体现在公民办学校学生发展不均衡,公民办学校学生在勤劳节约中的“热爱劳动”指标上的得分存在差异。
三是锦江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整体情况良好,但存在部分学生个体品德水平表现不佳的问题。
四是男女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中学女生优于中学男生。女生品德发展水平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生,尤其在中学阶段,中学女生“热爱劳动”指标表现明显优于中学男生。
以上问题背后凸显的是学生思想品德、习惯养成教育没有受到区域中小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构建,部分学生个体没有受到学校老师的重点关注。
三、结果运用: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动态调整应用系统
基于监测反映出来的问题,锦江区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动态调整应用系统,以便于更好地将监测结果服务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之中。
(一)搭建“研、评、改”三维一体的德育监测结果应用机制
“研”:召开区域监测结果解读指导会,面向学校管理团队进行专业的数据反馈与信息解读,指导学校基于测评数据进行结果解读和问题诊断。
“评”:学校在参加区域监测结果解读指导会之后,带领校内教师开展监测结果的二次解读,进行自评与内化。
“改”:学校结合工作实际、教师状态、学生生源特点、家长素养等情况,深入指导家长、学生正确理解测评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家校共育策略。
(二)形成“五方聚力”的德育监测结果支持系统
建构行政、研修、学校、教师、家长“五方聚力”的德育监测结果支持系统。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规划改进应用工作,横纵联动,提升德育监测数据支持的治理水平;区域一体化搭建中小学学生习惯养成培养目标和内容,多维度构建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段重点目标和内容。
二是教育研修机构发挥德育专业智库功能,在德育监测数据与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之间架起桥梁,针对重难点问题提供实证依据与方案,针对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有待改进的问题提供精准指导与服务。
三是学校基于德育监测数据和学校实际确定须改进、能操作、可优化的关键项目,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实施专项行动以提升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四是教师对照测评数据自查自纠并深刻反思,以调整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针对学生个体报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五是家长借助测评更新教育理念,有效参与教育,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支持性环境。
四、综合施策:针对习惯养成教育突出问题精准突破
(一)系统构建习惯养成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内容
一是一体化搭建中小学学生习惯养成培养目标和内容。针对区域德育监测反映出来中学生行为习惯差于小学生的问题,我们认为系统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尤为重要,针对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提出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形成了一体化习惯养成重点目标和内容序列。建构了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多维度构建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段重点目标和内容。制定《锦江区中小学学生养成教育指导纲要》,有效指导中小学系统推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锦江区从思想情感、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志愿服务等维度设计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并将“行为习惯”细化为文明礼貌、勤劳节约、爱护环境、团结友善、遵守公德五大维度目标和内容序列。比如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方面重点培养的内容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体现在进出校园主动问好、自己能摆放和收拾好学习用具、课后主动及时清理座位周边的垃圾、对待同学团结友好等方面;小学中高年级,“行为习惯”方面重点培养的内容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体现在巩固低年级养成的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同时,能够养成自我规划学习和假期生活的习惯、能够主动帮家庭做力所能及家务活的习惯、能够养成运动、合理膳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初中年级“行为习惯”方面重点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巩固小学养成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生活习惯之外,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公民意识,并促进其掌握保持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高中年级“行为习惯”方面重点培养的内容是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做好生涯规划,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助力养成终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是设计操作性强的实操量表。为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设计了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表现性习惯养成目标,将其作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阶梯,为教师日常教育、学生行为表现提供相对显性的抓手,促使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丰富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路径
一是课程育人,全学段全学科推进课程育人一体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的作用,将教材中有关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讲好、讲透、讲精。挖掘其他学科中的德育价值点,做好学科渗透工作,从常规课堂中渗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打通小课堂与大社会的屏障,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堂外的延伸实践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行动。
二是活动育人,区域做好德育活动的顶层设计,为学校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提供活动指引。结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德育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特殊节气、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制定《锦江十二月主题活动安排表》,通过每月开展一个重点活动的方式,引导学校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日日有记录、周周有总结、月月有反馈、期期有评比,在学校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校园之风。
三是文化育人,以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为抓手,共同营造线上线下的文明校园氛围。制定《关于开展锦江区文明校园创建评比的工作方案》,以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为抓手,带动全区学校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区域和学校均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抓牢自媒体阵地主动发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增强学生的自律性,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四是协同育人,打通家校社壁垒,为学生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文明实践空间。指导家长做好放假期间学生的一日生活计划,合理帮助学生规划锻炼与学习的时间,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挥锦江区“社区雏鹰”阵地优势,在假期中开展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身心健康、安全教育等类别的社区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引导学生文明礼让、遵守秩序、团结协作、好学多问、积极劳动等,从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过程督导:促进学校关于学生习惯养成的改进措施落地生根
(一)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纳入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对学校的目标考核评价工作当中,作为每年评估校长工作质量和学校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督促学校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二)明确重点观测内容
将学校基于监测数据而制定的后期学生习惯养成的改进计划内容,作为区域集体到校视导的重要观测点之一,采取直接入校观察学生行为等方式进行重点观察,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学校,指导学校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用好校外督导力量
区域组建20名以退休教育人士、社会热心人士、媒体记者等为主的公众督学,以社会第三方的视角到校观察学生发展状况,提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在内的具体建议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
经过连续几年监测数据的对比,锦江区校际差异逐步缩小;中学生和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差异不断缩小,正逐步实现均衡;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初见成效,校园文明氛围凸显。近几年,每一所中小学都参加了区级及以上级别的课题研究,均涵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内容。成都市娇子小学的德育典型案例《整合视野下德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在2018年被教育部点赞,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整合取向的小学德育校本实践》在2020年11月又被教育部基教司评为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2021年,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德育案例也被教育部评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2021年锦江区获评数量占全市一半。在2021年四川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2021年四川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2项大赛中,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在2个项目中双获一等奖。
在工作的推进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是男女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差异背后的真实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监测数据有过程性的反弹,是否与每年监测的不是同一批学生有关,是否需要增加连续几年追踪监测同一批学生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思考;三是除了常规考评,对于学校创造性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做法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用好监测手段,不断完善监测指标,充分发挥监测在提升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