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这里有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湘赣边革命老区,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万里长征从这里启程。革命战争年代,江西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万多人……
血脉永续,山河日新。巍巍井冈山,滔滔于都河,见证了革命星火燎原,也见证着老区破浪前行的豪迈。在革命先烈用鲜血铺就的梦想底色上,一代代赣鄱儿女接过历史接力棒,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奋力续写新时代的教育华章,在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等伟大实践中积极贡献教育力量。
高校助力老乡致富
地处罗霄山脉腹地,井冈山被大大小小500多座山峦包围着。
“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诸多因素叠加,井冈山经济总量较小,增量不够,结构不优,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当地干部说,“物产资源虽然丰富,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守着富山过穷日子。”
4月,万物生长的井冈山上,春笋正破土而出,和它一同萌发的还有大山里的另一个宝贝——大叶百合。
2017年,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赵延宽刚入学就经常跟着老师走进农村开展科技扶贫。他们通过多次调研,发现藏在大山深处的大叶百合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竹林下的阴凉环境特别适合百合生长。“百年好合”项目团队应运而生。
通过野生引种驯化,该项目团队把百合从大山深处带到竹林下,通过产业化运营帮助老乡脱贫致富。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年轻人,从实验室走进了大山,然而刚在村子里落脚,就碰到了“钉子”。
当地村民不相信这些“小年轻”。
为此,项目团队成员索性住进了村子,手把手教村民种百合。
“教我们怎么操作、管理、出成品,他们很有一套。”渐渐地,井冈山市大井林场百合种植基地农民赖家谋对这群“小年轻”的看法改变了。
每年七八月份是百合上市的季节,赵延宽和同学们有时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白天太晒,我们就夜里架灯挖百合,避开烈日采挖出的百合色泽洁白,而且更耐保存。”
为解决百合销售问题,团队成员们摇身变成“带货主播”,依托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一边宣传井冈山风土人情,一边打开销售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团队寻找合适的加工企业,制成百合粉、百合干片、百合花茶……
现如今,项目已惠及农户4310户,种植总面积达3.8万亩,帮助农户增收8.1亿元。百合成了井冈山百姓的致富之宝,“百年好合”项目团队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总决赛上斩获金奖。
江西现有高校上百所,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青春力量,江西一度推动18所高校与52个当时未摘帽贫困县结对帮扶。
同时,为了鼓励青年用创新创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全省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引导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更要把注意力放在革命老区的振兴上来,放到“造血”帮扶上来,放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汇聚教育发展合力
走进江西瑞金叶坪谢家祠堂,仿佛推开了一扇厚重历史的大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
在这里,共产党人设立了外交、军事、财政、教育等九部一局;在这里,共产党人颁布了自己的第一部宪法大纲,制定了选举条例、劳动法等上百部法律法令……
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瑞金经济相对滞后。
但一直以来,教育都是瑞金市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几年前,我们的学位非常紧张,多所学校出现超大班额;有的家长在县城买了房,孩子也无法就近入学。”瑞金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2020年7月起,该市启动瑞金教育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校数量最多的校建工程:全市新建16所学校、幼儿园,迁建、扩建5所中小学。
21个校园建设项目,20个在城区,拆迁难度很大。
起先,瑞金市教科体局校建办主任曾纪明和不少人一样,持观望态度,工作了二三十年,他还没遇到过如此大规模的校建。
在一次座谈会上,因两块幼儿园计划建设用地地价高,该市相关部门建议不妨用作商业用地,所得款项用到教育上,再找两块地补作教育用地。可周边500米内找不到可替换的土地,如果补就要到郊区去了。
“地再贵,拆迁再难,也是花在子孙后代身上。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钱,再多也不为过!”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瑞金市委书记吴建平最后拍板说。
“只要是教育的事,我们都支持。”随着一个又一个校建项目相继开工完工,不少拆迁户表示,不配合说不过去。
“多方筹措到建设资金22.41亿元,加上房屋拆迁等补偿款,相当于市财政不吃不喝,把一年的收入都用在了教育上。”曾纪明坦言,瑞金的财力毕竟有限,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运动场地不足、体育设施简陋等问题。
2022年1月,瑞金市教育局又启动“我为母校(学校)建球场”活动,积极发动历届校友、当地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筹集资金,完善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
截至目前,瑞金市共收到校友、乡贤及社会爱心人士(企业)捐款633.6万元,而捐建活动仍在持续进行。
江西多老区、山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018年,江西省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后,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发挥督导职能,压实市、县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增加“教育发展”的分数权重;相关部门、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千斤重担人人挑,汇聚教育发展合力。
赓续红色血脉
在赣南,兴国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姚荣滔这两个学期特别忙碌,他收到了很多乡村学校的授课邀请,常常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奔走于各个乡镇。在他的建议下,很多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开设课程,一二年级学生以学唱山歌为主,高年级学生开始自创山歌。
大半个世纪前,兴国全县23万人口中有9.3万人参加了长征,牺牲的革命英烈达5万多人。也是从这里,走出了萧华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流传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和歌谣,不但没有随着岁月改变而暗淡,反而在新时期更加闪耀。
特别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拥有25个乡镇的兴国老区将“双减”的主战场转向乡村,探索出与乡村学校高度适配的“1+X+Y”课后延时服务创新模式。通过开发生物标本制作、山歌表演、劳动素养、本土研学等一批符合农村学校气质和优势的课程,助力“双减”。
高兴镇长迳小学教师赖家海,和孩子们共同创作了一首山歌,描绘家乡的美景,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国各校在传播现代文化理念中赓续乡村文化血脉,打造了山歌表演、舞龙、太极拳、标本制作、劳动教育等乡村课后服务特色品牌。
2021年秋季开学后,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各地制定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乡镇中心校及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要求各地各校在师资和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增强学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兴国、永新、于都、遂川等老区,借着“双减”的东风,强化教育功能,挖掘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本报记者 徐光明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