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用课本剧激发学生成长活力

——记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杨娟

2022-07-2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文字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因此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活的。只有打造鲜活的课堂,才能培养鲜活的学生。”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杨娟如是说。在她看来,课本剧隐藏着很多教育“秘密”,既是学生深入文本、透彻理解课文的有效载体,又是学生发展个性、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

  说起课本剧,那是杨娟的一个爱好。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萌生了将课本剧引入课堂教学的想法。“当时只能通过网络授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我觉得课本剧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杨娟说。

  随后,杨娟开始沉下心来研究课本剧。恰巧,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西门豹治邺》的课文,课后练习是让学生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于是,她便将自己的想法与家长分享,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经过几番讨论之后,最终根据班级“追梦”主题,成立了“追梦剧团”。

  然而,事情并不像杨娟想的那么简单。如何组建拍摄团队?如何组织拍摄及后期制作?如何解决拍摄经费问题?课本剧重点选取哪些课文?……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她。

  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让杨娟的“创剧”之路顺利走了下来。学校除了在制度方面对杨娟给予支持,同时还帮助她联系相关专家,给予专业指导。

  家长们或是利用各自的优势,帮助联系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表演培训,或是发挥自己拍摄、编剧、导演、化妆等方面的特长,协助开展各方面工作。

  在学校、家长的支持下,《西门豹治邺》《将相和》等一篇篇课文被重新改编,通过学生们的精彩演绎走上了舞台,让一个个躺在纸张上的文字活了起来。

  2021年8月15日,杨娟带领学生和部分家长来到南宁市南阳镇古岳文化艺术村。在这里,他们要完成课本剧《王二小放牛郎》的拍摄。

  演出是从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开始的。随着王二小出场、鬼子进村等一幕幕展开,最后以现在的幸福生活结尾,学生们的表演高潮迭起。无论是身处其中的小演员,还是摄制组人员、家长,都在剧情的感染下红了眼眶。

  “扮演王二小,对我来说真是一次非常难忘的表演经历!”直至今日,黄子源仍记得表演当天的种种细节。

  除了鼓励学生自创剧本,杨娟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特长融入课本剧表演。如拍摄《将相和》这一课本剧,秦王和赵王的渑池之会这一幕中,加入了一段歌舞表演,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表演古典舞《绿腰》,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则演唱歌曲。

  杨娟还将课本剧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为了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她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背诵古诗文,并拍摄成小视频;开展红色教育时,她邀请家长到校为学生作系列讲座,并创编情景短剧;在每次完成课本剧拍摄后,她鼓励学生把拍摄课本剧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章。

  通过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在2021年广西“书香校园·阅读圆梦”读书活动中,杨娟指导学生表演的作品有2个获一等奖、2个获二等奖、1个获优秀奖,她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本报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蒙秀溪)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