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起点·新布局·新要求

2022-04-22 来源:教育部收藏

  2022年4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必将带动一系列连锁行动。

  《通知》中明确指出“函授站、业余点、校外学习中心以及开放大学在系统外设置的学习中心等,统一规范称为校外教学点”。全面研读《通知》后,我们理解文件在操作层面的行动是所有校外教学点“全部卧倒、择优转设”。所谓择优转设,是指符合要求的机构才能申报成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校外教学点。

  在管理层面上,每每涉及到“全部卧倒”的行动,往往是基于重新定位、重新布局、重置要求的重要考量,此次行动也不例外。结合此次教育部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系列文件,《通知》的下发可谓是恰当其时,为继续教育办学机构重新调整与设置校外教学点创造了可贵的“窗口期”。在这里,谈一谈我们的理解:

  第一、远程教育试点结束为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设置了新起点。在长达20年的试点工作中,网络教育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但基于互联网+技术条件的不间断实践探索,在教学模式、网络资源、管理机制、平台支持等多方面也形成了有价值、可辐射的经验。试点结束后,业余、函授、网络三教合一,各种模式之间优势互补,为我国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从当前发布的一系列文件来看,教育部正按照“系统布局、有序推进”的思路最大化这一契机带来的创新与改革空间。可以说,试点结束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设置了新起点,这一新起点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强韧性的治理体系来支撑。

  第二,指向“高质量教育”的综合改革引导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布局。以“高质量教育”为追求,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正在通过渐次推出的文件持续发力,对于当前从事学历继续教育的主体单位的定位进行了顶层规划与统筹指导。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要结合高水平学科专业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地方高校重点举办“服务地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等等。这些顶层规划一方面通过文件引导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深度思考,一方面通过招生计划人数设限等要求有了实质性规约。治理措施体现了教育部相关司局的高度协同,既具高位引领又具现实刚性,可以说是找到了解决规模与质量失衡问题的关键杠杆点。在这样的统筹指导下,各办学主体,特别是高等院校对于继续教育办学定位、办学规模、办学专业的重新布局势在必行。

  第三,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必然对教育教学模式有新要求。未来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是怎样一种样态?对此,有一些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它必然要符合我国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要尊重成人教育规律;要整合业余、函授、网络教育的优势。这些方向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上,它应该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上学习、线下集中与现场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它应该是教师与学习者更多互动的,学习者可以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它应该更多为数据所赋能的,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更加个性、精准的样态支持学习者的发展……。无论办学机构原本源于哪种办学形式,面对三教归一后的教育教学模式,都会遇到不小的挑战,相关标准、教学流程、技术条件、师资水平都会有相应的新要求。

  校外教学点一直是高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合作单位,它的设置与管理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有了新起点、新布局、新要求,就意味着校外教学点的设置与管理有了新起点、新布局和新要求。《通知》的下发及时且明确,通过顶层规划,破解了各个办学主体在调整校外教学点时所必然面临的共性问题,避免了各自为政的调整举措,也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办学风险。

  那么,高等学校如何充分利用这个“窗口期”呢?在这里,也谈谈我们的思考。

  不忘初心,明确并落实办学定位

  万事求根本,高校在思考校外教学点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就是自身如何办好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我们在网络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投入了大量心力,感受过模式创新带来的喜悦,也曾受到规模、质量、效益多方失衡所带来的困扰。我们也有在办学定位等方面的持续讨论,各有道理,很难达成共识。确实,单就一所学校、一类学校来讨论定位,自然会各说各理,但在全国继续教育大棋盘上,重点高校、省属高校、开放大学如果各做各的,定位交叉重复,就很难共绘未来蓝图。结束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相关文件出台,给我们各类高校的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以明确方向,我们将以此为指引认真谋划本校的学历继续教育定位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契机,面向“少而优、小而精”的办学导向,通过运行机制、管理规范等方面的改革,消除相关的干扰因素,不忘育人初心,重塑学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战略方向与价值主张。

  能力本位,线上线下融合探索高质量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20年间,大数据、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继续教育向所有人、地点、教学方式开放已不再是“诗与远方”,而是可努力可达到的“现实坐标”。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中生成了大量技术应用的经验与成果,将在事实上开启三教合一后的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序章。然而,要达成育人目标,仅有技术应用是不够的。成人学习者,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力本位的学习,当我们聚焦这样一种应然目标时,必然要探究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迁移成为可能。无论是经典还是前沿的教育理论,都告诉我们那些深度互动的、充分体验的、动手动脑的活动是我们所追求教学模式的必备要素。对于长期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来讲,也许技术应用不是难题,但如何打破长期形成的教学定势,有效整合面授与实践教学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思考会带来新的教育教学要求,也必然会带来对办学保障条件的升级调整,适应新要求的标准与规范都必须要应时而生。

  学生为本,合理稳妥地进行校外教学点的新布局

  在可以预见的情况下,高校的校外教学点在数量上要相应减少,在师资队伍、管理人员队伍、物理空间、技术条件等方面都要全面升级。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调整校外教学点的宝贵窗口期,在综合考虑办学定位、教学模式、招生规模的前提下,明确校外教学点的设置必要性与条件要求,以学习者的能力提升为本,择优转设部分校外教学点,形成新要求下的新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必然会面临着部分校外教学点进入善后的状况。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一定会担当起自身的办学主体责任,加强督导与沟通,与校外教学点协同努力,保障为学生提供不打折扣的教学服务。

  此次的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并不是轰轰烈烈启动的,但却给了各个办学主体最为明确的指引,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应有的节奏与冲击。跟上节奏、应对冲击的历程必然是充满挑战的,但高校在继续教育领域的使命与担当坚定着我们迎接挑战的信念,对于政策方向性的深度认同输出给我们迎接挑战的持续动力,我们相信守初心,功不唐捐,玉汝其成;我们相信新起点,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 闫寒冰)

扫描分享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