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1-25 来源:教育部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十四五”时期特殊教育发展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是新时期办好特殊教育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意义。

  《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这一目标既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需要。

  一、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特殊教育是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发展与整体教育发展、与教育系统内部其它要素发展之间有着既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办好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我国自2014年以来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时至今日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殊教育攻坚提升面临着师资、经费、专业支持与力量统筹等方面更多的困难。《计划》的出台,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进一步固根基、提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更是向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稳步前进的重要标志。《计划》要求,全面落实政府责任,坚持特教特办、提高认识、精准施策,这既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让广大残疾儿童少年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使特殊教育发展同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也更加紧迫。

  二、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要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能力

  与前两期提升计划相比,此次《计划》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青少年不仅是“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聚焦这一问题,需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同步高质量发展,使其各尽其能,才能真正建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

  一是协调好各级教育的关系,更好实现“人人有学上”目标。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仍有提高空间。《计划》提出要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各级教育的机会,这也是我国整体提高各级教育普及水平的攻坚任务和重点方向。在义务教育阶段,尽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5%以上,但仍需巩固成果并不断提高。《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这是一个刚性指标,也是一个核心指标,实际上是在啃一个“硬骨头”,既约束我们要把过去的普及成果巩固住,也要求我们要努力把“未入学”的残疾孩子再一个一个找出来并能够做到适宜安置,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继续努力。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和高中及以上教育发展仍不充分,需要努力扩充学位资源,《计划》提出鼓励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全学段衔接,既可以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位供给,也可以丰富对非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要。

  二是协调好各类教育的关系,更加丰富“人人上好学”内涵。特殊教育发展需要与教育体系内部其它要素有机衔接、共同发展,这既是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计划》从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具体举措,特别是要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完善面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帮助残疾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实做好残疾学生教育与就业衔接,更好地促进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职业教育可以让残疾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协调好各教育对象的关系,更加提升“人人有发展”成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特殊教育是面向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这一特殊群体既具有人的发展的普遍性,又具有作为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和广泛的多样性。《计划》提出,在对象上,要适宜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教好每一名学生,并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培养方式。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在校生中,孤独症儿童的人数和占比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计划》提出了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研究制定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南、逐步建立孤独症儿童助教陪读制度等举措,切实提高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针对性。在方法上,《计划》针对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能否真正被接纳,能否基于个体的特殊需求得到专业的支持等现实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具体举措,如:研制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教学指南,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和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以及加强学校无障碍建设等措施,提高融合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障碍建设,不仅是是指无障碍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还包括无障碍的文化氛围。

  三、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提升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必须建设高质量的保障体系。首先,要加强党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将办好特殊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特殊教育发展融入教育发展整体格局构建之中,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其次,要推进特殊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残联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深化特殊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再次,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机构与学校合作,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专业保障。最后,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提供财力保障。《计划》提出,到2025年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继续提高,对学前和高中阶段也要进行倾斜,这是本期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突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优先保障民生事业的决心和意志。

  特殊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没有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教育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办好特殊教育,需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实施好《计划》,以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中雄)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