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构建队伍建设“四化”新模式 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解决缓就业、慢就业等突出问题,重庆市教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了“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新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搭建“三个平台”,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一是认证培训平台。承办教育部全国中心举办的中高级职业指导师培训,联合北森公司、万学教育、新锦程、安博教育等机构举办GCDF、BCC、TTT、PCDC等认证培训100余期,近五年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就业指导课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实践锻炼平台。组织全市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教师课程大赛。参加全国就业创业教师课程创新设计大赛,2021年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优秀成绩。推荐专业教师担任兄弟省市、市级部门和高校的各种大赛评委,为300余名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展示机会。三是能力提升平台。建立就业指导教师走访行业企业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机制,建立教育部命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4个,每年组织200余名教师走进企业深度了解行业职业,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就业指导的能力水平。

  二、建立“三大机制”,提高队伍职业化水平

  市教委于2014年组建了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家库,为保证专家库的作用发挥,同时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遴选考核机制。采取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考核,从高校遴选专家100名,企业专家100名,组建市级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家库。同时制定出台了《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专家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专家库成员的职责义务、运行机制和待遇保障。二是轮回巡讲机制。采取专家提供授课菜单,学校选课,学生评价的方式,搭建了全市高校巡讲平台。每年投入专家费50余万,开展巡讲200余场次,覆盖全市50余所高校近5万毕业生。三是动态调整机制。每位入库专家聘期三年,每年进行工作考核,对聘期内不参加培训、巡讲和转岗的人员进行淘汰。专家库的组建,增强了广大教师热爱就业、服务就业、献身就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了一批有能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专家。20余名教师入选全国万名就业创业导师专家库,20余名被政府机关、社会机构聘为专家,10余名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工作,走上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三、开展“三项研究”,提高队伍专家化水平

  为提高队伍专家化水平,我们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就业状况研究。开展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研究,编制发布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开展重庆重点支柱产业对人才需求的专项研究。近三年累计发表各类研究报告和论文1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资政分析研究。开展“十三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2万余字。该报告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陈敏尔书记等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研究成果被各市级部门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咨政作用。三是专项课题研究。2020年,市就业中心牵头申报并获批教育部全国就业创业课题1项,市教委教育综合改革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课题3项。近2年各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申报就业创业相关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市级课题200余项。

  四、实施“三级培训”,提高队伍规范化水平

  一是分管领导培训。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重庆高校就业工作分管领导高级研修班,邀请教育部相关领导、全国顶级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二是部门人员培训。以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规范为重点,分学校对就业工作部门管理人员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日常管理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每年培训800余人次。三是辅导员轮训。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年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实施辅导员“1+9”轮训计划,每年培训1200余人次,整体提升队伍的规范化水平。

  通过系列工作和多年持续努力,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队伍能力素质大大提升,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近年来全市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85%以上,为维护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