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意见》强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根据《意见》要求,高校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体育的独特育人作用,承担起建设体育强国,深化体教融合,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高校应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构筑体育梦想、发挥体育特长、就读体育专业,鼓励学生以“体”为梦、不负韶华,以“体”为归、报效中华。
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是服务国家战略、履行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的时代要求。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国未来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推进职业体育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对外体育交往、服务大国外交事业等体育工作需要一大批高水平、专门化体育人才。因此,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智能体育工程等体育类专业学习,将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发展动力。
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是坚持因材施教,遵循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理念的具体表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是具有体育天赋的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因为长期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在文化学习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的教育不宜采用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培养方案,应当充分发挥其体育天赋和特长,帮助其在长期运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运动理论和体育文化的学习,以系统的体育专业学习扶持学生不断提升体育理论水平和持续完善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尽其所长,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
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是化解学训矛盾、推进体教融合的有力手段。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让学生在其擅长的体育领域学习和发展,为其提供系统、科学的体育专业教育和有一定弹性的学制,有利于学生以学促练,以训促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专业学习和运动训练比赛的相统一,从而有利于化解长期困扰高水平运动队的学训矛盾。同时,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也有利于高校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营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带动普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实现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进入良性循环,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发展与普通学生全面发展相互促进,从而推进体教融合深入发展。
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应追求通专并进,在体育专长与博采众长中构筑独特优势。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就读体育类专业绝不是让学生放弃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相反,应培养体育特长学生在体育领域练就 “拿手绝活”,在通识教育和交叉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成为既懂体育又能跨界的未来体育工作引领者。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体育类专业应该培养能武亦能文的体育老师、擅长数据分析又懂运动心理的足球教练、明法律擅金融的体育经纪人、懂传媒精外语的武术文化传播者、讲政治会外交的体育外事官员等一大批高水平复合型体育人才。
心有所向、行必致远,以体为归、不负韶华。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发挥特长就读体育类专业,必将为体育建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筑牢人才之基。(浙江大学副校长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