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根植一线精准“把脉” 聚力一隅落实“双减”

2023-12-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责任督学 李彬

  【案例背景】

  农村学校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是我们责任督学肩负的时代使命和面临的重大课题。2022年,自从担任陈仓区贾村镇责任督学以来,面对镇域内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教师老龄化、学生流失严重、留守儿童占比大等众多实际问题,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重新激发办学活力是摆在责任督学面前的紧迫任务。

  【案例描述】

  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A小学是我担任责任督学的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建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由于城镇化推进、家长进城务工等原因,学校变成百人以下学校,学生多系留守儿童,监护人多系高龄老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引发了不同群体的不同凡响,在部分人眼中学校由“学堂”变成了“玩堂”。

  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和“双减”认知,我感觉压力巨大,同时也感觉责任更大。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学生和家长对“双减”的认知,改变学校教学面貌,改变乡村教育环境。改变的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我决定把突破口放在这所农村薄弱学校,用真督实导换来学校的千变万化。

  通过调研,我发现该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成绩优异,在当地备受好评。但近年来,由于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教师老龄化和流动停滞,加之学校“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家长对“双减”政策认识有偏差,致使学校缺乏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师生精气神不足。

  在对学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深思后,我向学校领导班子反馈了“双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双减”政策学习还不到位,部分教师认识理解尚有偏差;二是学校作业管理不够精细,存在“一锅煮、一刀切”的问题;三是课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服务内容单薄、组织形式单一的问题;四是校园文化感染力不强,存在底蕴不厚、传承不够、特色不多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与学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确定了“双减”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

  一是推进学校管理提质,实现“教师流动管理”,力求学校管理精细化。完善“双减”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竞争上岗、科任教师和教师流动管理机制,修订校本研修和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健全评优树模和教学质量奖惩机制等一揽子办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三个全覆盖”,力求课堂教学高效化。坚持“三个全覆盖”:即一是课前学情调研全覆盖,从基本信息、学科基础、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等方面,对每名学生建立学情台账,制定个性化提升措施,为教师课堂提质增效奠定基础。二是做到课堂参与全覆盖,从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学生参与、随堂测试、知识反馈等环节,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人人都质疑、人人都提问,让师生相互释疑,生生相互释疑,让每个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确保人人都有收获。三是做到课后帮扶全覆盖,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立师帮生、生帮生、师教生、生教生帮扶机制,加大有效帮扶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

  三是推进作业管理分层,实现“花式作业”,力求作业形式多样化。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双减”题中应有之义。我在指导作业设计、布置和评价方面下足功夫:一是精心设计作业。将作业分成A、B、C三类:即A类基础性作业常态化,注重巩固积累;B类定制性作业个性化,注重分层专属;C类开放性作业兴趣化,注重迁移运用。由学生根据自己学情自主挑选完成作业。二是多元评价作业。请教师、同学和家长开展多元化评价,从过程、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多角度评价,采取小红星、小标兵、激励性评语等形式实施多样化评价,让作业成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四是推进课后服务增效,实现“人人有特长”,力求课后服务品牌化。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构建“5+2”课后服务模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国象棋、校园足球、红歌合唱团等特色课程,让学生每人至少选择两项,实现“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门爱好或者特长”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与优化课后服务项目,强化育人功能。学校先后开展中华经典朗诵比赛、庆“六一”文艺展演等活动,在“七一”前夕组织全体师生参观陈仓区社火文化馆和中华青铜器博物院,组织党员参观改革先锋何载事迹展。

  “双减”工作给学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让校园重新焕发了活力,学校重新产生了吸引力,学生不再流失,老师不再迷茫,家长不再彷徨。当年,学校教学质量在期末检测中位列全镇前茅;10余名学生参加了区级三跳和田径运动会,4位教师在镇区级教学能手大赛上获得了优异成绩;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在上级评选中获奖。“双减”由看不见、摸不着的政策概念“变现”为孩子吃得香、睡得好的健康成长,乡村学校由式微凋敝的“洼地”转变为传播知识文明的“高地。”家长真真正正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好处,由“双减”工作的质疑者和观望者,转变为“双减”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案例反思】

  对于“双减”工作,责任督学要沉得下身、静得下心,能入题、能解题,才能更好地助力薄弱学校长远发展,让农村学校焕发活力。

  一要以学习者的状态,注重“学”。责任督学要积极学习“双减”政策,秉公督导,据实督导,坚持做到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见实效。因此,督学平日要注意加强学习,熟知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政策,熟练掌握“双减”工作相关要求,从而做到督导有据。这是责任督学指导薄弱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招”。

  二要以服务者的姿态,突出“引”。“双减”政策出台一年有余,作为责任督学,在学好政策的同时,更要坚持深入学校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在全面摸清学校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履职尽责、科学治教,才能设身处地为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当好参谋。这是责任督学指导薄弱学校发展的“基础支撑”。

  三要以督导者的心态,发挥“导”。“双减”要在学校和社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责任督学就要发挥好“导”的作用。责任督学不仅要找出学校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要面向社会、面向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导”的过程,就是分析、研究、改进的过程,不断纠偏提质,让督学有为有位,使“双减”有力有效。这是责任督学指导薄弱学校发展的“现实使命”。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