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为培养一批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努力

朱新均

2021-07-02 来源:离退休局收藏

  朱新均,男,汉族,江西上饶人,1938年2月出生,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参加工作。退休前曾任原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国家语委党组书记。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以来的一百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建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我们在苦难中实现辉煌,在曲折中赢得胜利,我们也将在攻克新的艰难险阻中走向新的辉煌和胜利。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要的也是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而其必要条件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各条战线的中央部门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权必须牢牢地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充满强大生机活力,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苏联之所以失败、瓦解,是因为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的只顾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篡夺了苏共领导权。可见,造就一代代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任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不仅如此,更要强调其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那么,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应该如何培养?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众多革命先辈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和信念奋斗一生的光辉形象;那些革命队伍中怕苦、怕死、为官、为钱而背叛革命的丑恶渣滓,从正反两面告诉我们,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是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这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在校学生努力学习达标的要求。当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学生达标的水准是有差别的。如课程成绩,有的达到优秀等级,有的达到良好等级,有的达到及格等级,也有的达不到及格等级。思想政治也如此,有的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这是少数;有的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大多数;也有少数人停留在做遵纪守法的国家公民;也会有极个别的思想政治上不合格。在少数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学生中,有的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比较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比较扎实的学识和能力,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担当历史使命的决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党牢牢掌握各级领导权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以培养少年儿童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的政治启蒙教育,到青年学生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为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肩负着培养一批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神圣使命。而高等学校是青年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的阶段。

  怎么把高校学生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呢?一言以蔽之,遵循青年知识分子成长规律,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道路。我们党的革命前辈和当今的革命者当中,不乏由正义的爱国主义有志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从他们的光荣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在实际斗争中历练。简单讲就是学习理论、结合群众、实践锻炼。可以说,这就是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规律、必由之路。“八九政治风波”平息后,当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总结了十位优秀大学生党员的事迹和成长规律。他们是在“风波”中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斗争坚决的一批大学生代表。他们成长过程的共同特点是,踏踏实实地沿着知识分子成长道路前进。

  关于学习理论。所谓学习理论主要是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对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来说,这还是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入门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所以,有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者,选择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功夫。回想起来,大学阶段的中共党史、联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四门政治理论课,以及根据老师建议课外阅读的主要相关经典原著,对我从理性上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实践中和与工人农民接触中,深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从在大学求学,到结合工作需要和工作之余,特别是在中央党校为期两年的中青年干部正规培训班,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原著。我体会,除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外,作为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学好思想政治课,包括认真阅读老师指定和建议的马克思主义原著。此外,还要在参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学习以及自学,深入精读一些重要原著。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大学生中再次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热潮,涌现了一批在老师指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参加学习小组的大学生,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当时,教育部思政司总结和宣传了一批高校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活动的情况。例如,长春地质学院、清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的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当今,高校仍在普遍开展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他们的经验看,这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定要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实际和当今中外现实实际,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东升西降”趋势和“中国之治”“西方之乱”局面,边深入读书边深入思考,学懂弄通,掌握其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学习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判断、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步锻炼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建议选几本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著作,读懂读通。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习近平的收集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到2016年4月的《习近平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和收集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到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说《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因为,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论述的基础上,《宣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理论体系。说《宣言》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是因为,《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阐明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产生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理。一百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开始传播,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影响至深,在奠定中国共产党诞生思想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宣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教科书。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为引领来学习《宣言》,把这一重要讲话和《宣言》结合起来学。

  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基本内容是阐明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及其基本观点,从中可以学习和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两大划时代发现之一(另一个是剩余价值论),它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学习《序言》重点在对唯物史观的经典概括,主要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基本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

  1867年开始出版的《资本论》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它共四卷,作为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可以先学好第一卷,它是整个《资本论》的基础部分。第二、第三卷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学习。《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编中心内容是论述劳动价值理论。第二至第五编的中心内容是分别论述剩余价值理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理论、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这两种剩余价值关系。第六编中心内容是论述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灭亡理论。只要读懂读通这一卷,把握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弄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把握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规律,弄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握了资本主义积累理论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弄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灭亡,就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和理论主体——剩余价值论,进而学习和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886年写作并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历史,又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是恩格斯对马克思和他自己一生哲学研究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经典著作之一。学好这本书,可以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在书的前三章剖析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分析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宗教哲学及伦理学的基础上,书的第四章,从正面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及其基本原理,可以重点学习这一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学习这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当代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必修课。作为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应当在学习思政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下功夫读懂读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牢牢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和思想理论。

  无疑,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如磐石的基础和梁柱是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但也需要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滋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应该学习必要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风雨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他还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了我们的基因。足见,阅读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掌握其精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对提高自身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读些什么呢?我觉得,应在精而不在多。例如,号称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构架的《易经》(现存在世的只有《周易》)《道德经》《论语》。

  《易经》相传周人所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道等各家的共同经典。《道德经》又名《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道家鼻祖老聃所著,论述了道家在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等方面的思想主张。《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儒家的代表作。它集中论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还可以选读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辉煌灿烂的文学著作。例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篇目或书籍。有一本书格外需要认真细读,那就是2019年3月出版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本书收集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经据典,阐述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信手拈来的华章佳句与朴素的大众语言一道彰显了一位卓越领导人的执政智慧与才思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他还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目的说得清楚不过了,作为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应当学习历史,熟悉历史,努力增强历史意识,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我觉得,各选一本中国通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真读懂是非常有益的。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当前应当先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历史当然要学习和知晓中国自古至今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例如,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的脉络,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验和教训的认知,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全面素质,更好看清世界、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可见,应当不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新科技知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和革命对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引起革命性的变化。因此,作为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应当不断学习和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来临之际的当今。否则,难以认清和把握当前和未来发生的各种变化,站在时代前列,甚至落伍。我赞成学界中认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动力和标志性的科技和产业是人工智能。所以,需要注意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科技知识。例如,人工智能的算法、智能芯片、软件框架等三项关键技术知识;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知识。这些知识的科普文章、著作已有不少,可以选择阅读。

  关于结合群众。所谓结合群众是指知识分子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的劳动者也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很重视亲民。《礼记》是战国至汉初部分儒家著作文集,其中的《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是指博学或大人之学,“之道”是指大学的宗旨,其后的3句话强调的是它的三纲宗旨,亲民是三纲之一。亲民就是和人民站在一起、体恤民众。作为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要努力实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多说几句。早在1956年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第一次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既然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么,知识分子还存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吗?从总体上讲,这个问题不存在。但是,知识分子每个个体都有一个从自在的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向自为的一员转变的过程。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能坚持人民立场,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担负起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才称得上是一位自为的人民群众。

  在人民群众中,无论是从人数占比上讲,还是从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上讲,工人农民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由于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中具有自己特殊性的组成部分,知识分子要成为一位自为的人民群众,还要解决好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问题。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方面,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具有工人阶级的一般特点;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是工人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又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在生产劳动方式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一般地说,知识分子主要从事科技研究、设计、创新和党政、企事业管理,以及其他精神产品的生产劳动,这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更富有创造性、探索性,更侧重于理论思维,以及更多的个体和自由地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这些劳动特点构成了知识分子身上一些明显的优点和长处。例如,执着于真理,忠贞不渝。同时,一些知识分子由于对这一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也有可能产生某些缺点和不足。例如,由于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以个体方式从事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往往容易被完全视为个人的成果,因而强调个人的作用,自我意识比较强,也容易产生忽视和脱离群众的倾向,乃至不能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又如,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由于知识分子主要侧重于理论思维,如果不注意深入实际,容易产生忽视社会实践决定性作用的倾向和脱离实际的倾向。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正是某些知识分子立场上动摇,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的根本原因。由于生产劳动方式的这种差异,知识分子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自在成员转变为自为成员,需要比产业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知识分子需要更加注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提高阶级觉悟,坚定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立场。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生长在新社会、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强烈感受;他们中不少人走的是一条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成长道路,缺乏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不大了解工农群众,也不大熟悉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因此,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更容易产生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走与工农结合、与实践结合的道路,成为自为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一员,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面临的紧迫任务。

  如何实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呢?对于在校生而言,应从增进感情、坚定立场、践行服务等方面久久为功,逐步与人民群众紧紧结合在一起。

  增进感情就是要把自己视为人民群众的一份子,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齐奋斗、共患难、同幸福。“八九政治风波”后,有些学校学生到部队过军营生活,接受教育,经受锻炼。不少学生到太行山与老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后,感受到了老区人民过去对革命的贡献,现在仍然过着贫困的日子,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受到触动。深感不应心中只有自己,眼前念好书,将来有好收入、过好日子,而要为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着想,为他们谋幸福。他们对人民群众由同情,到形成决心为他们谋幸福的情感,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今,高校学生下乡支农支教,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后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也屡见不鲜。这种感情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有了这种感情转变,就有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基础。

  坚定立场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观察、思考、判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得起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关系、求学目的、学习态度、就业选择、敬业尽职、大是大非的考验。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把维护和尊重人民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和历史担当。有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有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政治基础。

  践行服务就是践行服务人民群众。是否做到为人民服务是检验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最终标准。在学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努力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塑造美的心灵,练就强壮体魄,传递正能量,团结同学,积极向上,就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走上社会后,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努力工作,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激发正能量,团结同事共同奋斗,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之心显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业一绩,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完全地与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了。

  关于实践锻炼。我们都知道,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到实践的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过程,使认识水平和实践本领都一步步升华和提高。其中,实践是源泉,并且要由实践来检验认识。实践锻炼就是践行认识辩证过程的基本形式。无论是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还是提高科技文化素养,都要高度重视和自觉加强实践锻炼。知识分子要克服容易脱离实际的倾向,更应自觉加强实践锻炼。在校学生和学校教育的实践形式主要是,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教学实验和实习、科研活动、校园生活、党团和社团工作等在内的校园锻炼;包括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工农群众,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活动,学习分析、认清形势和任务等在内的社会实践。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的活动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甚至困惑、挫折。正确看待和处理好面临的各种问题,都是对各自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砥砺和考验,都是学习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有志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学生,都要自觉地,有心用心地投身社会实践,自觉地锻炼成长。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