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四力并举” 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08-30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24〕第19期

  华中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思政工作、自主培养、要素保障、协同育人四个工作体系,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引领力、内驱力、支撑力、创新力,走好具有华科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有力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健全思政工作体系,提升“引领力”。一是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建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创新开设“深度中国”“百年中国”“星河灯塔——伟大的科学家精神”等思政选修课,大力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依托学校丰富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和湖北省、武汉市红色资源,建好用好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出版“青春力行”实践育人丛书5本,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二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出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实施院(系)党组织书记课程思政亮点工程和“一院一品”计划,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大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成立课程思政教师工作坊,开展课程思政主题培训100余期,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创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辑刊,出版《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课程思政系列丛书12本。三是深化党旗领航内涵。实施“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依托“青马工程”“西部计划”“星火计划”“头雁领航”等平台加强学生骨干培养,持续推进胡吉伟班、黄群班等荣誉班级建设,引导学生爱党报国。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开展“书记下午茶”“校长面对面”“五老进社区”等活动,努力推进“先锋型、学习型、平安型、美丽型、活力型”五型社区建设。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学校召开。

  健全自主培养体系,增强“内驱力”。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先后出台一流本科教育改革和一流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学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等4类人才教育培养管理办法,不断优化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校“办最好的本科教育”“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二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建造、储能科学等10余个前沿、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以及儿科学等民生急需专业,通过关、停、并、转对老、旧、窄、散专业进行更新整合,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启明·星计划”,依托启明学院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团队作战、项目驱动、本硕协同、师生共创”主动实践模式,“启明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试点。探索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启明”“强基”“未来”“创新”等四类实验班,健全跨层次选课和学分认定机制,打通本研课程互选通道。

  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夯实“支撑力”。一是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教材建设,推行课程责任教授制,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核心课程,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校7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动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落实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学生培养实验室轮转等制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完善高水平载体平台。集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先后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优化实习实践环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各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08个。三是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开发建成“学在华科大”教育教学数字化平台,支撑全链路教学活动,推进本研教务一体化和运维一体化建设,实现“教、学、管”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虚实融合的新型教学空间,丰富交互讨论、VR教学等数字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远程实时直播、多视窗互动等功能,建成116间智慧教室,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线课程121门,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健全协同育人体系,激发“创新力”。一是着眼“优选”促进招培联动。主动对接国家人才需求实施招生制度改革,制定提升本科生源质量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本科生源质量院系负责制”,促进招生与院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深化“高中—高校”联动,实施“英才计划”和“登峰计划”,通过与重点中学共建大学先修课、科创实验室、优质生源基地等育苗行动选育英才,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育。二是突出“优教”深化科研育人。出台加强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的若干意见,推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向学生开放资源,引导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程、早进科技前沿,将科技前沿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每年有超过2万名学子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大赛。三是注重“优培”加强产教融合。加强与一流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的全链条合作,实施“十大研究院计划”“龙头企业对接计划”等,完善“订单式、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和产业前沿问题牵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课程实验-平台实训-企业实习”分层次专业实践体系,校企共建“教育与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共推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共办亚马逊杯编程大赛等赛事,推动学生创新项目从研究到应用、创新到创业、校内到校外的无缝对接。

扫描分享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