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扶困与资政并举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支撑

——“教育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之十六

2021-03-03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20〕第55期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探索定点扶贫模式,全力落实扶贫工作任务,开展扶贫成效评估、理论研究和资政建言,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内驱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注重顶层设计,紧抓细作写实扶贫“新文章”。按照“倾力支援、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务实高效、量力而行”的原则,抓好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努力构建多层级、高密度的联络机制,探索建立规范化制度体系和多维度扶贫工作体系。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相关二级单位组成工作组,举全校之力助力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脱贫攻坚。完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定点扶贫实施方案、专项任务分解方案,对接当地需求,建立协作机制,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夯实脱贫攻坚保障体系,通过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会等,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帮扶工作;出台专门政策,坚持人岗相适、择优选派,配强对口支援人才队伍,并在教学、科研和生活方面对支援教师给予倾斜支持。

  做好对口帮扶,因地制宜绘就兰坪“新未来”。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凝聚帮扶特色。以派驻挂职干部、支教团等为支点,积极主动为当地干部、基层群众、在校学生做好培训辅导、志愿服务与教学指导;充分发挥附属中小学优势,通过开设视频讲座、线上授课等方式,为兰坪县基础教育发展输送优质资源,提升当地自主发展能力。坚持扶贫与发展相融合,打造帮扶品牌。秉持“兰坪所需,人大所能”,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60余万元,帮助引进资金210余万元,购买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700余万元;立足“顶天立地,助力发展”,积极参与兰坪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千人百村”“读懂中国”“博士生服务团”等社会调研项目,实施“人大梦•西部情”优秀青少年游学项目,用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的成果滋养滇西大地。坚持扶贫与振兴相衔接,激发内生动力。整合全校专家资源,实施“送智进村”专项培训计划,面向兰坪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开展针对性培训,助推兰坪县基层党政干部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推进经济、农业、法学、公共管理、商学等“双一流”学科所在学院及研究机构在兰坪开展研究项目,通过地方观测、决策咨询等方式,支持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推动尽锐出战,选优派强构建援藏“新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高校学科建设实际,加强主干学科支持和特色学科建设,助力西藏民族大学提升综合实力。强化“组团式”支援模式,积极与组团高校协同配合、优势互补,建立支援团队,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升西藏民族大学整体办学水平。构建对口支援、选调就业、校友工作“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以少数民族特培访问学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为抓手,帮助西藏民族大学提升师资水平;汇聚援藏合力,发动当地校友大力支持援藏工作,动员优秀毕业生到边疆工作。推动重心下沉,着力提升对口支援高校“造血功能”。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和哲学等学科优势,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术队伍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西藏民族大学加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实现精准发力,资政评估深耕扶贫“新理论”。发挥中国扶贫研究院的专业优势,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和政策研究,在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中国扶贫研究院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称号。强化反贫困理论创新,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出版《习近平扶贫理论与精准扶贫实践》等系列书籍,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为全球减贫贡献中国智慧。参与脱贫攻坚第三方考核,组织专家制定评估规程等技术标准,探索并实践了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和方法,保障了47个贫困县退出结果的真实可靠,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调研,走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总结推广扶贫经验,提供扶贫政策咨询,相关成果被运用于国家扶贫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责任编辑: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