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教育部1999年工作要点

    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1999年时值世纪之交,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建国50周年,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今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及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发展教育事业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在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德育。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具有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精神。在发展和改革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改革。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着力发挥现有人员和设备的潜力。
  
    今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筹备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各类人才。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校的稳定。坚持“两基”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水平。力争在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力度以及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要继续推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布局调整;努力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开展新一轮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进行高考改革试点;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逐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做好1999年教育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坚持依法治教的基本方略。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进一步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稳定的政治局面,迎接建国50周年。
  
    进一步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师生的工作。召开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座谈会,继续推动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强“两课”的师资培训,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设置方案。把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师生的理论素养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注重学生远大理想、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使学生知形势、懂政策、识大局。召开第八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抓好跨世纪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团结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做好迎接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和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工作,继续保持高校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重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注重养成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

    继续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共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筹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我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999年是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要突出重点,重在落实。要精心设计和着手实施若干重要工程,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要求,着手开展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1世纪远景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并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专项研究。积极筹备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四、扎实做好“两基”及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两基”工作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1999年是实现“两基”关键的一年。要继续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努力实现1999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国扫除青壮年文盲300万左右的工作目标。重点支持并加强对贫困地区“两基”工作的指导,落实专项资金,加大国家和地方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力度。扎实做好“两基”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全面开展教育督导与评估,督促各地建立年检制度,监督检查《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情况。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重点提高少数民族教师质量。
  
    要以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宗旨,加大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启动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抓住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关键环节,拟定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工作方案。组织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推进基础教育评价制度、中考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改革。加快农村初中课程、高中综合课程改革,积极扩大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试点。加强中小学的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工作。
   
    五、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启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推动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中小学初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开展对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启动由教育部和各地区分别组织的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推进以计算机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以教职工聘用制为重点的中小学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加强教师考核工作,分流富余人员,整顿、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

    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巩固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成果,注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摆到突出位置。

    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召开全国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经验交流会,推广湖南邵阳的经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深化中专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着力做好学校、专业的布局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努力提高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适应性,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从199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着手建设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体系;今明两年主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继续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推进建立学习化社区的试点。

    七、认真实施《高等教育法》,以多种形式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认真组织好《高等教育法》的学习和宣传,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抓好《高等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清理与《高等教育法》相抵触的文件规定,加强对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工作的检查,坚持依法行政。
  
    以多种形式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好1999年度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1999年起,在若干省、市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新增招生10万人。逐步理顺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教之间的关系,办出各自特色。继续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做好适应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调整和全面修订教学计划的工作,努力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宏观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制度。召开高等学校文科教育工作会议,加强高等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文科教学工作。

    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科学规划各学科门类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宏观布局和地区布局;加强对专业学位试点的宏观管理与质量监督;研究、论证开设新的专业学位试点。

    八、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启动高考改革试点,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初步形成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本地区高等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加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共建与合作。

    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选择地进行高等学校改制试点。
  
    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开展“3+X”改革方案的区域性试点,并对保送生实行综合能力测试,推动高考科目、内容、形式和录取方式的改革。区别不同高校情况,加大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收费制度,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开展新一轮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形成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进程,进行组建区域化经营管理的高校后勤生活服务集团公司(中心)的试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九、启动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为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要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按照“选择一个,聘任一个”的原则,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由国家予以重点支持。继续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落实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中设置的特聘教授岗位和人选。实行国家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设立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增设博士专项奖学金,评选百篇有创新水平的优秀博士论文。对于获奖的青年教师和留校工作的获奖博士生,要连续5年支持其科研教学工作。精选一批优秀教学科研群体和个人,对其科研经费进行重点支持。国际学术交流和留学生工作要为提高我国高校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创造条件。启动相关项目,加大对留学优秀人才回国服务的资助力度。

    加快“211工程”的实施,做好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加强在建项目管理,推动标志性成果的产生,并有重点地启动二期项目。

    十、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做贡献。
      
    启动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召开高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制订有关政策,加大对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从1999年起,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全国高校支持一些有市场前景的新成果试制项目,实施产业化前期的工业性试验。进一步组织全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力量,对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协同攻关。继续支持在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争取2~3个有条件的校办科技企业上市,尽快组建一批专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介机构。

    十一、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的国家主干网和地区网的传输速率。加强教育信息资源搜集和信息库建设。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学与CERNET联网。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办好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电大,尽快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和若干个软件开发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争取国家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政策支持,降低网络运行费用。

    十二、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完成高校筒子楼的改造。
  
    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参与教育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工作,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测,切实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中央本级财政连续三年新增一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比照中央的做法,争取省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也相应有所提高。继续加强对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管工作,确保足额征收,并及时划转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努力保证“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所需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继续做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涉及经费基数测算及经费支持等有关工作。
   
  加强高校校园规划调整工作。完成高校筒子接改造,加快危旧房改造的进程。同时,鼓励在校园规划用地内,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建设“经济适用型”住房,进一步改善教师住房条件。
   
  认真研究教育拨款体制的改革,加大对教育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审计、监督力度,克服浪费现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十三、深入贯彻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广普通话,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配合全国人大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草案的修改工作,并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大力推进城市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抓好公务员系统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修订并颁布《普通活水平测试大纲》,加强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管理。建立语言文字应用宏观管理监督和评测网。制定中文信息处理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组织实施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拟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规划。
   
    十四、加强教育部机关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1999年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的第一年,教育部要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系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问题,进一步简政放权,服务基层。加强决策研究,不断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召开全国教育法制工作会议,促进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加强教育部机关建设,按中央部署,搞好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试点工作,努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纠正中小学乱收费和招生考试中的不正之风。大兴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减少会议和文件。严格审批表彰奖励和检查活动。加强机关后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