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2020-12-24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教材循环难在哪儿?教育部分析三大原因

  教材浪费令人担忧,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关于教材循环使用的报道也引发关注。教材循环使用到底难在哪儿?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作出分析,教材修订更新、不能在书上做标记的要求与学生学习习惯不符、存放场地受限等原因限制教材循环工作的推进。

  申继亮说,我国从2008年春季建立了部分国家课程教材循环使用制度,采用每年仅补充三分之一新教材的具体办法。在教材循环制度的实施后,教育部经调研发现,目前相关工作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与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教材内容的修订与更新是推行教材循环工作面临的一个难点。由于目前的教材循环制度采用的是补充部分新教材、循环使用部分旧教材而非整体更换的办法,教材的修订就会造成一个班学生使用不同教材版本的问题。

  其二,教材的循环使用要求学生不能在书上做标记,这就无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适应。最后,采用教材循环而非专设新教材的做法也可能使学生更加忽视目前已缺乏重视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

  此外,存放旧教材的学校场地问题、教材本身的质量问题也都制约着教材循环的进一步推行。

  申继亮还谈到,疫情带来的卫生问题也给教材循环带来新挑战。出于对卫生问题的考虑,许多家长宁可选择购置新教材或复印教材,而不愿采用学校发放的旧教材,“今后,我们将继续收集各方面意见,进一步研究如何把先进理念和中国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跟相关部委展开沟通,共同研究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和方案。”(实习生 郑宏民)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